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组合结构论文

型钢混凝土组合板的承载性能数值模拟分析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及特点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分类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第11-12页
    1.3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第12-13页
    1.4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第17-20页
第2章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相关承载力计算理论第20-36页
    2.1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组合板的构造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破坏类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1 施工阶段的受弯承载力计算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2 使用阶段的受弯承载力计算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变形计算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1 施工阶段的变形计算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2 使用阶段的变形计算第24-25页
    2.2 钢-混凝土组合梁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本构造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破坏过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变形计算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1 施工阶段的变形计算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2 使用阶段的变形计算第29-31页
    2.3 型钢混凝土梁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本假定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变形计算第33-34页
    2.4 型钢混凝土组合板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构造要求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粘结滑移机理第34-3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3章 型钢混凝土组合板的有限元分析第36-48页
    3.1 ABAQUS软件简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ABAQUS的发展历程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ABAQUS的组成及分析过程第36-37页
    3.2 ABAQUS模型的建立第37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构件简介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单元的选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材料参数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本构模型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1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2 钢材的本构模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3 钢筋的本构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荷载及边界条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约束定义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网格划分第45-47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4章 型钢混凝土组合板承载性能分析第48-60页
    4.1 参数变化对组合板承载力和挠度的影响第49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钢筋网片的高度对组合板的影响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型钢保护层厚度对组合板的影响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型钢的间距对组合板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型钢的翼缘宽度对组合板的影响第56-58页
    4.2 参数变化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影响第58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8-60页
结论与展望第60-62页
致谢第62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8页
作者简介第68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典型海绵校园径流减控效果模拟研究--以佛山科技学院新校区为例
下一篇:基于后注浆技术的挤扩支盘桩数值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