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41页 |
1.1 前言 | 第13页 |
1.2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及危害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危害 | 第14-15页 |
1.3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处理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1 物理法 | 第15页 |
1.3.2 化学法 | 第15-16页 |
1.3.3 生物法 | 第16页 |
1.3.4 光催化法 | 第16页 |
1.4 光催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6-23页 |
1.4.1 半导体光催化剂 | 第17页 |
1.4.2 金属有机配合物光催化剂 | 第17-23页 |
1.4.2.1 单纯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光催化剂 | 第18-21页 |
1.4.2.2 基于金属有机配合物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剂 | 第21-22页 |
1.4.2.3 以金属有机配合物为前驱体的光催化剂 | 第22-23页 |
1.5 铀酰配合物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| 第23-31页 |
1.5.1 铀酰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| 第23-25页 |
1.5.2 铀酰配合物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| 第25-31页 |
1.6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| 第31-33页 |
1.6.1 论文选题依据和目的 | 第31页 |
1.6.2 研究内容和路线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41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41-44页 |
2.1 实验药品及试剂 | 第41页 |
2.2 产物表征仪器及测试方法 | 第41-42页 |
2.3 晶体测试方法和结构精修过程 | 第42-43页 |
2.4 光催化测试方法 | 第43-44页 |
3 对硝基苯甲酸铀酰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44-63页 |
引言 | 第44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44-46页 |
3.1.1 合成 | 第44-45页 |
3.1.2 光催化性能实验 | 第45-46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部分 | 第46-58页 |
3.2.1 晶体结构描述 | 第46-50页 |
3.2.2 红外光谱 | 第50-51页 |
3.2.3 热稳定性 | 第51-52页 |
3.2.4 荧光性能 | 第52-53页 |
3.2.5 电子光谱 | 第53页 |
3.2.6 光催化性能 | 第53-57页 |
3.2.7 动力学实验 | 第57-5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4 硝基对苯二甲酸铀酰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63-79页 |
引言 | 第63-64页 |
4.1 实验部分 | 第64-65页 |
4.1.1 合成 | 第64-65页 |
4.1.2 光催化性能实验 | 第65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部分 | 第65-76页 |
4.2.1 晶体结构描述 | 第65-73页 |
4.2.2 红外光谱 | 第73页 |
4.2.3 热稳定性 | 第73-74页 |
4.2.4 荧光性能 | 第74-75页 |
4.2.5 电子光谱和光催化性能 | 第75-7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5 1,4-萘二甲酸铀酰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79-113页 |
引言 | 第79-80页 |
5.1 实验部分 | 第80-82页 |
5.1.1 合成 | 第80-81页 |
5.1.2 理论计算方法 | 第81-82页 |
5.1.3 光催化性能实验 | 第82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部分 | 第82-109页 |
5.2.1 合成 | 第82页 |
5.2.2 晶体结构描述 | 第82-97页 |
5.2.3 红外光谱 | 第97-98页 |
5.2.4 热稳定性 | 第98-99页 |
5.2.5 荧光性能 | 第99-100页 |
5.2.6 光催化性能 | 第100-102页 |
5.2.7 配合物6-11的理论计算结果讨论 | 第102-10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109-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13页 |
6 铀酰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讨论 | 第113-119页 |
6.1 铀酰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113-115页 |
6.1.1 对硝基苯甲酸铀酰配合物 | 第113-114页 |
6.1.2 硝基对苯二甲酸铀酰配合物 | 第114页 |
6.1.3 1,4-萘二甲酸铀酰配合物 | 第114-115页 |
6.2 铀酰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讨论 | 第115-116页 |
6.3 作为光催化剂的铀酰配合物的总结与展望 | 第116-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19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119-120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120-121页 |
致谢 | 第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