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游牧民族法制中十进制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| 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(三)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| (四)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| (五)难点及创新点 | 第12页 |
| (六)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一、北方游牧民族法制中十进制概述 | 第13-24页 |
| (一)北方游牧民族法制中十进制的内涵 | 第13-19页 |
| 1.匈奴十进制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| 2.突厥十进制的内涵 | 第14-16页 |
| 3.女真猛安谋克制的内涵 | 第16-17页 |
| 4.蒙古族千户制的内涵 | 第17-19页 |
| (二)北方游牧民族法制十进制的基本内容 | 第19-24页 |
| 1.行政建制内属民的权利义务及其惩罚机制 | 第19-21页 |
| 2.军事建制内士兵的权利义务及其惩罚机制 | 第21-24页 |
| 二、北方游牧民族法制中十进制产生的原因 | 第24-27页 |
| (一)法律原因 | 第24-25页 |
| (二)经济原因 | 第25-26页 |
| (三)政治原因 | 第26页 |
| (四)军事原因 | 第26-27页 |
| 三、北方游牧民族法制中十进制的传承与演变 | 第27-33页 |
| (一)十进制的传承 | 第28-30页 |
| 1.名称上的继承性 | 第28页 |
| 2.内容上的共同性 | 第28-29页 |
| 3.设立初衷的一致性 | 第29-30页 |
| (二)十进制的演变 | 第30-33页 |
| 1.从匈奴到女真的演变 | 第30-31页 |
| 2.从女真到蒙古的演变 | 第31-33页 |
| 四、北方游牧民族法制中十进制的特征、作用及意义 | 第33-40页 |
| (一)北方游牧民族十进制的特征 | 第33-35页 |
| 1.军政合一 | 第33页 |
| 2.兵民合一 | 第33-34页 |
| 3.分布范围广 | 第34-35页 |
| 4.数量多 | 第35页 |
| (二)北方游牧民族十进制的作用 | 第35-38页 |
| 1.稳定游牧政权政权的工具 | 第36页 |
| 2.加快氏族部落外壳的消失进程 | 第36-37页 |
| 3.促进军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 | 第37-38页 |
| (三)北方游牧民族十进制的意义 | 第38-40页 |
| 1.对元明清几个朝代具有重要意义 | 第38页 |
| 2.对后世军事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| 第38-39页 |
| 3.游牧骑兵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意义 | 第39-40页 |
| 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