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2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,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| 第11页 |
1.2.2 适应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,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| 第11页 |
1.2.3 培养有德行的现代公民,促进国家长远发展 | 第11-12页 |
1.2.4 丰富拓展初中价值教育理论,完善学科理论建设 | 第12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3.1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.2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3.3 文献综合分析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创新及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创新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5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7-20页 |
1.5.1 价值冲突 | 第17-18页 |
1.5.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| 第18-19页 |
1.5.3 价值认同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初中《道德与法治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冲突 | 第20-28页 |
2.1 成长中的我 | 第20-22页 |
2.1.1 认识自我 | 第20-22页 |
2.1.2 自我发展 | 第22页 |
2.2 我与他人和集体 | 第22-24页 |
2.2.1 个体与集体 | 第22-23页 |
2.2.2 晚辈与长辈 | 第23页 |
2.2.3 同辈交往 | 第23-24页 |
2.3 我与国家和社会 | 第24-28页 |
2.3.1 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 | 第24-25页 |
2.3.2 协调看待“五位一体”发展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价值冲突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及原因分析 | 第28-35页 |
3.1 抽样调查的基本情况与结果 | 第28-31页 |
3.2 价值冲突的原因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2.1 教师理念与学生理念的偏差 | 第31-32页 |
3.2.2 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的冲突 | 第32-33页 |
3.2.3 教材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| 第33-34页 |
3.2.4 学生认知与学科知识的落差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引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的基本原则 | 第35-45页 |
4.1 坚持以法律为底线的原则 | 第35-37页 |
4.2 坚持良好道德引导为原则 | 第37-40页 |
4.3 坚持社会发展性为原则 | 第40-42页 |
4.4 坚持以培养个人价值判断能力为原则 | 第42-43页 |
4.5 坚持以尊重个体境遇为原则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改进学校价值观教育,引领学生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| 第45-51页 |
5.1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,紧跟时代要求 | 第45-46页 |
5.2 充实课堂教育内容,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 | 第46-47页 |
5.3 改进课堂教育方法,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| 第47-49页 |
5.4 创新教育评价体系,切实培养言行合一的新时代公民 | 第49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附录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