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型企业的衡量与建设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7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12页 |
1.2.1 创新型企业内涵的相关研究 | 第8-9页 |
1.2.2 创新型企业特征的相关研究 | 第9-11页 |
1.2.3 创新型企业评价与建设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4 简要评论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5 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及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1.5.1 研究的重点 | 第15-16页 |
1.5.2 研究的难点 | 第16页 |
1.5.3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与建设背景 | 第17-25页 |
2.1 相关理论依据 | 第17-20页 |
2.2 相关概念辨析与创新型企业的内涵 | 第20-22页 |
2.3 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客观要求 | 第22-25页 |
第3章 创新型企业衡量指标现有成果的比较研究 | 第25-33页 |
3.1 比较研究概述 | 第25-27页 |
3.2 衡量指标比较分析 | 第27-31页 |
3.2.1 指标层级结构分析 | 第27页 |
3.2.2 指标数量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2.3 指标隶属关系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3 比较分析结论 | 第31-33页 |
第4章 创新型企业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| 第33-46页 |
4.1 指标体系概述 | 第33-34页 |
4.2 衡量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4-42页 |
4.2.1 部分省市创新型企业评选的认定条件 | 第34-37页 |
4.2.2 衡量指标体系 | 第37-39页 |
4.2.3 专家咨询论证 | 第39-42页 |
4.3 衡量指标评价标准确定 | 第42-46页 |
第5章 创新型企业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| 第46-54页 |
5.1 综合评价概述 | 第46-47页 |
5.2 创新型企业衡量指标权重确定 | 第47-50页 |
5.2.1 权重概述 | 第47-49页 |
5.2.2 权重计算 | 第49-50页 |
5.3 创新型企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| 第50-54页 |
5.3.1 模糊综合评价概述 | 第50-51页 |
5.3.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51-54页 |
第6章 苏州H公司创新型企业综合评价实例 | 第54-66页 |
6.1 问卷调查与数据预处理 | 第54-56页 |
6.2 综合评价分析 | 第56-60页 |
6.3 单项评价分析 | 第60-66页 |
第7章 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对策体系 | 第66-72页 |
7.1 加大创新投入的对策 | 第66-67页 |
7.2 提升创新能力的对策 | 第67-68页 |
7.3 强化创新实践的对策 | 第68-69页 |
7.4 改善创新管理的对策 | 第69-70页 |
7.5 提高创新产出的对策 | 第70-72页 |
第8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72-73页 |
8.1 研究结论 | 第72页 |
8.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78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