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1 尼泊尔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.1 理论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.2 实践意义 | 第15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5.1 问卷调查法 | 第16页 |
1.5.2 文献研究法 | 第16页 |
1.5.3 访谈法 | 第16页 |
1.5.4 观察法 | 第16页 |
1.6 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情况 | 第16-19页 |
1.6.1 尼泊尔的基础教育 | 第16-17页 |
1.6.2 尼泊尔普通中小学汉语教学情况 | 第17-19页 |
2 RBS的历史及汉语教学的引入 | 第19-22页 |
2.1 RBS建校历史与现状 | 第19-21页 |
2.2 汉语教学在RBS的引入 | 第21页 |
2.3 汉语教学在RBS的发展 | 第21-22页 |
3 Rosebud School汉语学习者情况调查 | 第22-30页 |
3.1 学生构成情况 | 第22-24页 |
3.2 学习动机 | 第24-25页 |
3.3 RBS的汉语文化活动 | 第25-30页 |
4 尼泊尔汉语教师的人员构成及教学情况 | 第30-43页 |
4.1 RBS两届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| 第31-33页 |
4.1.1 年龄与性别 | 第31-32页 |
4.1.2 专业与学历 | 第32-33页 |
4.2 汉语教师的工作情况 | 第33-37页 |
4.2.1 每周课时量 | 第33页 |
4.2.2 所教授汉语课的种类 | 第33-34页 |
4.2.3 所教授学生的汉语水平 | 第34页 |
4.2.4 教材的种类及来源 | 第34-37页 |
4.2.5 RBS教材的使用情况分析 | 第37页 |
4.3 汉语教师的文化适应 | 第37-43页 |
4.3.1 居住环境 | 第37-40页 |
4.3.2 饮食环境 | 第40页 |
4.3.3 交通环境 | 第40页 |
4.3.4 人际关系 | 第40-41页 |
4.3.5 课余生活 | 第41页 |
4.3.6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| 第41-43页 |
5 Rosebud School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改进建议 | 第43-50页 |
5.1 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8页 |
5.1.1 学生的纪律问题 | 第43页 |
5.1.2 教师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4页 |
5.1.3 教材存在的问题 | 第44页 |
5.1.4 教法存在的问题 | 第44-45页 |
5.1.5 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7页 |
5.1.6 学校领导及管理层存在的问题 | 第47页 |
5.1.7 志愿者之家存在的问题 | 第47-48页 |
5.2 相关建议 | 第48-50页 |
5.2.1 Rosebud School管理层提出的改进意见 | 第48页 |
5.2.2 Rosebud School学生提出的改进意见 | 第48-49页 |
5.2.3 笔者提出的改进意见 | 第49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
附录 | 第52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