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1-19页 |
第一章 在小学叙事文的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的缘由 | 第19-33页 |
第一节 教育戏剧是基于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 | 第19-22页 |
一、教育戏剧注重学生体验 | 第19-20页 |
二、教育戏剧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 | 第20-21页 |
三、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进行教育戏剧方法的运用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小学叙事文在教材中的分布及特点 | 第22-25页 |
一、小学叙事文在教材中的分布 | 第22-23页 |
二、小学叙事文的特点 | 第23-25页 |
第三节 教育戏剧要素与叙事文构成要素的契合 | 第25-27页 |
一、戏剧角色与叙事文中人物(角色)的契合 | 第26页 |
二、戏剧张力与叙事文中情节的契合 | 第26页 |
三、戏剧舞台与叙事文中环境的契合 | 第26页 |
四、戏剧语言与叙事文语言的契合 | 第26-27页 |
五、戏剧主题与叙事文主题的契合 | 第27页 |
第四节 教育戏剧与讲授法之比较 | 第27-33页 |
一、教师主导,学生主体 | 第27-28页 |
二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| 第28-29页 |
三、学习效果依赖教师技能的高低 | 第29-33页 |
第二章 在小学叙事文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的操作步骤 | 第33-45页 |
第一节 在小学叙事文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的操作步骤 | 第33-35页 |
一、拟定行动研究计划 | 第34页 |
二、编制教学活动设计及研究工具的编写 | 第34页 |
三、第一阶段教学 | 第34页 |
四、第二阶段教学 | 第34-35页 |
五、反思教学效果 | 第35页 |
第二节 在小学叙事文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的课堂结构 | 第35-38页 |
一、教育戏剧课堂结构的前人经验 | 第35-37页 |
二、本研究的教育戏剧课堂结构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教育戏剧的课堂活动设计 | 第38-41页 |
一、关于想象力的教育戏剧活动 | 第38-39页 |
二、关于移情力的教育戏剧活动 | 第39-40页 |
三、关于创造力的教育戏剧活动 | 第40-41页 |
第四节 在小学记叙文教学中运用的教育戏剧的教学程序 | 第41-45页 |
一、暖身 | 第41页 |
二、规则的制定 | 第41-42页 |
三、角色选择 | 第42页 |
四、情节展现 | 第42页 |
五、主题探讨 | 第42页 |
六、反思与总结 | 第42-45页 |
第三章 课堂实例 | 第45-67页 |
第一节 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》课堂实例 | 第45-55页 |
一、拟定教学内容 | 第45-46页 |
二、编写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 | 第46-50页 |
三、反思与总结 | 第50-55页 |
第二节 《小青石》课堂实例 | 第55-67页 |
一、拟定教学内容 | 第56-57页 |
二、编写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 | 第57-61页 |
三、后测与反思 | 第61-67页 |
第四章 教育戏剧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| 第67-75页 |
第一节 教育戏剧增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了解 | 第67-69页 |
一、增加教师对叙事文知识的了解 | 第67-68页 |
二、增加教师对教育戏剧知识的认识 | 第68-69页 |
第二节 教育戏剧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| 第69-72页 |
一、教学设计技能 | 第69页 |
二、课堂秩序的控制技能 | 第69-70页 |
三、询问技能 | 第70-71页 |
四、回答技能 | 第71页 |
五、引导技能 | 第71-72页 |
第三节 教育戏剧促进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 | 第72-75页 |
一、坦诚接纳自己,接纳学生 | 第72页 |
二、宣泄负面情绪,获得喜悦感受 | 第72-73页 |
三、认识自我,重新建立自我意识 | 第73页 |
四、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心态 | 第73-75页 |
结语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