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4-23页 |
1.1 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| 第14-16页 |
1.1.1 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4页 |
1.1.2 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的药理作用 | 第14-15页 |
1.1.3 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的临床疗效 | 第15-16页 |
1.1.3.1 精神分裂症的单药和联合治疗 | 第15页 |
1.1.3.2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| 第15-16页 |
1.1.3.3 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 | 第16页 |
1.1.4 富马酸喹硫平的检测方法 | 第16页 |
1.1.4.1 高效液相色谱法 | 第16页 |
1.1.4.2 气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 | 第16页 |
1.2 预测药物保留行为 | 第16-22页 |
1.2.1 预测保留行为的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2.1.1 Snyder–Soczewinski模型 | 第17页 |
1.2.1.2 分配系数模型 | 第17页 |
1.2.1.3 LSER模型 | 第17-18页 |
1.2.1.4 分子结构描述符模型 | 第18页 |
1.2.2 保留行为预测模型的应用 | 第18-20页 |
1.2.2.1 预测一个新化合物的保留 | 第18-19页 |
1.2.2.2 描述符的提取和应用 | 第19页 |
1.2.2.3 测定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 | 第19页 |
1.2.2.4 揭示色谱系统的分配机理 | 第19-20页 |
1.2.3 保留行为预测模型的检测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2.3.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 | 第20页 |
1.2.3.2 气相色谱法 | 第20页 |
1.2.3.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| 第20-21页 |
1.2.3.4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 | 第21页 |
1.2.4 微乳液相色谱法的概述 | 第21-22页 |
1.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含量及有关物质 | 第23-32页 |
2.1 仪器与试药 | 第23-24页 |
2.1.1 仪器 | 第23页 |
2.1.2 药品与试剂 | 第23-24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4页 |
2.2.1 色谱条件 | 第24页 |
2.2.2 溶液的配制 | 第24页 |
2.3 方法与结果 | 第24-30页 |
2.3.1 系统适用性试验 | 第24-25页 |
2.3.2 有关物质的测定 | 第25页 |
2.3.3 专属性试验 | 第25-28页 |
2.3.3.1 空白对照试验 | 第25-26页 |
2.3.3.2 酸破坏试验 | 第26-27页 |
2.3.3.3 碱破坏试验 | 第27页 |
2.3.3.4 氧化破坏试验 | 第27-28页 |
2.3.4 线性与范围 | 第28-29页 |
2.3.5 精密度试验 | 第29页 |
2.3.6 稳定性试验 | 第29页 |
2.3.7 检测限与定量限的测定 | 第29页 |
2.3.8 回收率试验 | 第29页 |
2.3.9 滤膜效应 | 第29-30页 |
2.3.10 样品测定 | 第30页 |
2.4 讨论 | 第30-31页 |
2.4.1 检测波长的测定 | 第30页 |
2.4.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| 第30页 |
2.4.3 油相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2.4.4 流动相pH的选择 | 第31页 |
2.5 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正辛醇-水分配系数预测微乳液相色谱法中甾体激素药物的保留行为 | 第32-40页 |
3.1 前言 | 第32页 |
3.2 仪器与试药 | 第32-34页 |
3.2.1 仪器 | 第33页 |
3.2.2 药品与试剂 | 第33-34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3.1 色谱条件 | 第34页 |
3.3.2 溶液的制备 | 第34-35页 |
3.3.2.1 微乳流动相的制备 | 第34页 |
3.3.2.2 对照品的制备 | 第34-35页 |
3.3.3 微乳流动相的初始条件 | 第35页 |
3.3.4 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 | 第35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39页 |
3.4.1 表面活性剂对logk-logP线性关系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4.2 油相对logk-logP线性关系和峰宽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3.4.3 pH值对logk-logP线性关系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4.4 不同色谱柱对logk-logP线性关系的影响 | 第39页 |
3.5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定量结构保留模型预测药物在微乳液相色谱法中的保留行为 | 第40-51页 |
4.1 仪器与试药 | 第40-42页 |
4.1.1 仪器 | 第40页 |
4.1.2 药品与试剂 | 第40-42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42-43页 |
4.2.1 色谱条件 | 第42页 |
4.2.2 溶液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4.2.2.1 微乳流动相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4.2.2.2 对照品的制备 | 第43页 |
4.2.3 微乳流动相的初始条件 | 第43页 |
4.2.4 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 | 第43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0页 |
4.3.1 表面活性剂对logk-logP/logD线性关系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3.2 油相对logk-logP/logD线性关系的影响 | 第45页 |
4.3.3 pH对logk-logP/logD线性关系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3.4 色谱柱对logk-logP/logD线性关系的影响 | 第46页 |
4.3.5 logP/logD结合物理化学参数建立QSRR模型 | 第46-50页 |
4.4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全文结论 | 第51-52页 |
5.1 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