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现状及教育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理论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现实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相关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趋势与不足第14-15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主要拟定创新点和难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拟定创新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难点第15页
    1.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思路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15-17页
第2章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的相关理论第17-25页
    2.1 核心概念界定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恋爱的含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恋爱道德观的含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的含义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的理论基础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马克思主义的恋爱道德观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马克思主义道德的个体结构模式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教育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恋爱道德观教育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性心理健康教育第23-25页
第3章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5-38页
    3.1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的调查设计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调查形式与问卷设计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25-27页
    3.2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现状分析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恋爱道德认知:理智与模糊并存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恋爱道德情感:真诚与冷漠并存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恋爱道德意志:坚定与脆弱并存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恋爱道德行为:传统与开放并存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学校因素对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的影响第36-38页
第4章 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观教育的重要措施第38-49页
    4.1 创新学校教育模式,提高恋爱道德观教育的实效能力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前提之维:注重对大学生恋爱道德的认知教育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内容之维:加强情感教育,培养恋爱性责任感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过程之维:权利义务统一,坚定恋爱道德意志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环境之维:优化校园环境,培育文明恋爱行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方法之维:拓展教育方法,重视知行统一教育第41-42页
    4.2 重视家庭教育作用,提高家长的恋爱道德观教育能力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更新理念,强化家庭的性道德观教育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平等互爱,构建温馨的家庭情感港湾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独立能力,培养子女的恋爱道德意志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身教示范,培育健康的恋爱道德行为第44-45页
    4.3 优化社会教育环境,培育健康的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导向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规范大众媒体对恋爱道德观的正面引导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社会风气第46页
    4.4 加强自我道德教育,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明确恋爱在人生中的坐标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提高认知水平,升华内心情感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坚定恋爱意志,树立高尚行为第47-49页
结论第49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5-56页
附录第56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校研究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研究
下一篇:自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