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篇章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3.1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.2 本文的篇章结构 | 第12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5页 |
2 培训效果评估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| 第15-26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1.1 培训 | 第15页 |
2.1.2 培训效果评估 | 第15-16页 |
2.2 培训效果评估的相关模型 | 第16-21页 |
2.2.1 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四级评估模型 | 第17-18页 |
2.2.2 CIRO四级评估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2.3 Kaufman五级评价模型 | 第19-20页 |
2.2.4 CIPP评估模型 | 第20页 |
2.2.5 Philips的五级投资回报率评估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3 培训效果评估的其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1-23页 |
2.4 培训效果评估研究小结 | 第23-26页 |
2.4.1 关于评估模型的小结 | 第23-24页 |
2.4.2 本文研究模型的选择 | 第24-26页 |
3 KY公司营运部及其培训效果评估现状 | 第26-42页 |
3.1 公司概况 | 第26-28页 |
3.1.1 公司简介及经营情况 | 第26-27页 |
3.1.2 公司的组织结构 | 第27页 |
3.1.3 公司培训开展情况介绍 | 第27-28页 |
3.2 KY公司营运部及其培训开展情况介绍 | 第28-32页 |
3.2.1 KY公司营运部管理职能介绍 | 第28-29页 |
3.2.2 KY公司营运部岗位设置及工作内容 | 第29-30页 |
3.2.3 KY公司营运部员工情况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2.4 营运部门培训开展情况介绍 | 第32页 |
3.3 营运部门培训效果评估现状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32-42页 |
3.3.1 营运部门培训效果评估现状分析 | 第32-38页 |
3.3.2 营运部门培训效果评估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0页 |
3.3.3 营运部门培训效果评估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0-42页 |
4 优化营运部门的培训效果评估的建议 | 第42-55页 |
4.1 建立完善营运部门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| 第42-48页 |
4.1.1 建立反应层的效果评估 | 第43-45页 |
4.1.2 建立学习层的效果评估 | 第45-46页 |
4.1.3 建立行为层的效果评估 | 第46-47页 |
4.1.4 建立结果层的效果评估 | 第47-48页 |
4.2 加强培训效果评估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| 第48-51页 |
4.2.1 加强评估的人员的培训 | 第49页 |
4.2.2 发挥好技能专家的作用 | 第49页 |
4.2.3 增加培训相关方的良好互动 | 第49-51页 |
4.3 提高培训效果评估的效率 | 第51-53页 |
4.3.1 新的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评估效率 | 第51页 |
4.3.2 网络化的评估工具提高培训效果评估效率 | 第51-52页 |
4.3.3 科学化的评估手段提高培训效果评估效率 | 第52-53页 |
4.4 树立培训效果评估观念 | 第53-55页 |
4.4.1 获得领导层的重视与认可 | 第53页 |
4.4.2 争取参训业务部门的支持 | 第53页 |
4.4.3 让培训管理部门认识到评估的价值 | 第53-55页 |
5 营运部门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实例 | 第55-66页 |
5.1 反应层的效果评估 | 第55-56页 |
5.2 学习层的效果评估 | 第56-57页 |
5.3 行为层的效果评估 | 第57-60页 |
5.4 结果层的效果评估 | 第60-66页 |
6 研究结论和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6页 |
6.2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