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事诉讼当事人取证制度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序言 | 第10-11页 |
一、当事人取证制度的基本理论 | 第11-15页 |
(一)当事人取证制度的基本内涵 | 第11页 |
(二)当事人取证制度的性质定位 | 第11-13页 |
1.权力说 | 第12页 |
2.义务说或责任说 | 第12-13页 |
(三)当事人取证制度的功能 | 第13-15页 |
1.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 | 第13-14页 |
2.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| 第14页 |
3.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 | 第14-15页 |
二、国外当事人取证制度的比较借鉴 | 第15-21页 |
(一)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当事人取证方式 | 第15-17页 |
(二)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当事人取证方式 | 第17-20页 |
1.法国的当事人取证方法 | 第17-18页 |
2.德国的当事人取证制度 | 第18-19页 |
3.日本的当事人取证制度 | 第19-20页 |
(三)两大法系相关制度规定给我国的启示 | 第20-21页 |
三、我国当事人取证制度的现状分析 | 第21-26页 |
(一)我国当事人取证制度的立法现状 | 第21-22页 |
(二)我国当事人取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6页 |
1.当事人取证欠缺完善的法律程序 | 第22-23页 |
2.证据收集的方法有限且立法缺失 | 第23-25页 |
3.当事人取证缺乏健全的救济机制 | 第25-26页 |
四、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取证制度 | 第26-36页 |
(一)明确当事人取证权的程序设计 | 第26-29页 |
1.完善文书提出命令程序 | 第26-28页 |
2.建立完善的审前程序 | 第28-29页 |
(二)扩充当事人取证的方法和措施 | 第29-32页 |
1.设置准备书状交换制度 | 第29页 |
2.全面建立证据调查令制度 | 第29-30页 |
3.设置庭外证言录取制度 | 第30-31页 |
4.健全当事人诉前取证的方法 | 第31-32页 |
(三)完善当事人取证制度的救济机制 | 第32-36页 |
1.完善证明妨害排除制度 | 第32-33页 |
2.完善法院对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的路径 | 第33-34页 |
3.建立保障律师调查取证权实现的机制 | 第34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