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煤烟气微生物循环脱硫工艺的优化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3页 |
·烟气中S0_2污染现状及危害 | 第8-9页 |
·我国S0_2 污染现状 | 第8-9页 |
·S0_2 污染的危害 | 第9页 |
·S0_2 的控制技术 | 第9-11页 |
·国外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0-11页 |
·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1页 |
·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2 菌种 | 第13-26页 |
·生物脱硫中的微生物 | 第13-15页 |
·可脱硫微生物 | 第14-15页 |
·A.f 菌 | 第15-17页 |
·A.f 菌的双重氧化系统 | 第16-17页 |
·A.f 菌的活化及培养 | 第17-26页 |
·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17-18页 |
·A.f 菌的活化 | 第18页 |
·A.f 菌的生物特性 | 第18-26页 |
3 A.f 菌烟气脱硫 | 第26-36页 |
·A.f 菌烟气脱硫工艺简介 | 第26-29页 |
·A.f 菌烟气脱硫工艺原理 | 第26-27页 |
·A.f 菌烟气脱硫工艺设备 | 第27-29页 |
·A.f 菌烟气脱硫工艺流程 | 第29页 |
·A.f 菌烟气脱硫工艺 | 第29-36页 |
·A.f 菌固定化 | 第29-33页 |
·利用A.f 菌脱除燃煤烟气中的S0_2 | 第33-36页 |
4 脱硫工艺优化研究 | 第36-58页 |
·A.f 菌培养条件 | 第36-42页 |
·材料及方法 | 第3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-42页 |
·挂膜载体的研究 | 第42-45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42-43页 |
·反应装置 | 第43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4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页 |
·A.f 菌菌液脱硫动力学研究 | 第45-53页 |
·研究条件 | 第45-46页 |
·研究安排 | 第46-47页 |
·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页 |
·脱硫设备沉淀物分析及减少方法研究 | 第53-58页 |
·沉淀物质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减少沉淀物质方法研究 | 第54-56页 |
·结果及分析 | 第56-58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·结论 | 第58-59页 |
·展望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附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