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国外和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一、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二、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四节 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| 第15-17页 |
一、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二、不足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| 第17页 |
一、财政涉企资金基金管理 | 第17页 |
二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 | 第17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一、公共财政理论 | 第17-18页 |
二、市场失灵理论 | 第18页 |
三、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8-21页 |
第三章 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管理发展现状 | 第21-26页 |
第一节 发展情况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投资情况及初步取得的成效 | 第23-26页 |
第四章 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管理存在的问题、原因 | 第26-31页 |
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8页 |
一、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| 第26页 |
二、基金投资决策仍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| 第26-27页 |
三、子基金设立层面发展制约因素有待突破 | 第27页 |
四、优质投资项目缺乏 | 第27页 |
五、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| 第27-28页 |
六、对失败的宽容机制不具体 | 第28页 |
第二节 原因分析 | 第28-31页 |
一、财政涉企引导基金的特点同市场化运作存在一定矛盾 | 第28-29页 |
二、有关方面认识还不够充分 | 第29页 |
三、相关监管标准不明晰 | 第29页 |
四、政府基金对投资项目把控严格 | 第29-31页 |
第五章 国内外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管理经验 | 第31-37页 |
第一节 国外财政资金基金化管理经验 | 第31-32页 |
一、德国产业投资基金 | 第31页 |
二、美国产业投资基金 | 第31-32页 |
三、日本产业投资基金 | 第32页 |
第二节 国内经验 | 第32-34页 |
一、重庆基金化管理经验 | 第32-33页 |
二、浙江基金化管理经验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财政资金基金化经验启示 | 第34-37页 |
一、法制轨道运行是基础 | 第34-35页 |
二、坚持两化管理是共识 | 第35页 |
三、严格管理监督是保障 | 第35-36页 |
四、构建科学的基金治理结构是核心 | 第36-37页 |
第六章 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管理的改进 | 第37-42页 |
第一节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体制 | 第37页 |
一、搭建灵活合理的基金管理体系 | 第37页 |
二、建立完善严格的合规体系和内控防范体系 | 第37页 |
三、建立完善基金信息定期报送和重大事项报送制度 | 第37页 |
第二节 延展地域概念,放宽项目限制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撬动资金来源多元化 | 第38页 |
第四节 建立完善管理机构激励方案 | 第38-39页 |
一、通过合理让利,引导基金投向 | 第38-39页 |
二、完善薪酬激励的制度设计 | 第39页 |
第五节 创新载体促进能力水平提升 | 第39-40页 |
一、以信息化工具建立科学的项目遴选和管理机制 | 第39-40页 |
二、以基金小镇为载体提升人才能力水平 | 第40页 |
第六节 完善基金考核评价机制 | 第40-41页 |
第七节 创新多种退出方式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后记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