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区域规划论文--中国区域规划论文--农村乡镇规划论文

基于绿色增长的西安市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策略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3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时代背景——全球掀起绿色增长浪潮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现实背景——快速城镇化对于传统乡村空间格局的破坏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政策背景——新时期的城乡一体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地域背景——西安市乡村发展新态势第17-18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21页
    1.4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绿色增长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乡村与乡村聚落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乡村空间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空间格局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乡村空间格局第27-28页
    1.5 地域界定与对象界定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地域界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对象界定第28-30页
    1.6 技术路线第30-31页
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31-45页
    2.1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“反规划”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图底关系理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生态耦合理论第34页
    2.2 乡村空间格局研究综述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空间格局演变研究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研究评述第37页
    2.3 国内外乡村空间规划理论研究综述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研究评述第42页
    2.4 国内外乡村空间规划实践应用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国外乡村空间规划实践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国内乡村空间规划实践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研究评述第44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三章 绿色增长理念下的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的理论框架探析第45-61页
    3.1 绿色增长理念与乡村空间格局的关联研究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绿色增长内涵特征解析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绿色增长基本路径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绿色增长规划响应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绿色增长与乡村空间格局关联性第49页
    3.2 乡村空间格局要素耦合关系解构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自然环境与乡村聚落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生产环境与乡村聚落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社会环境与乡村聚落第52页
    3.3 乡村空间格局演化规律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态解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乡村空间格局特征剖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乡村空间格局的演变驱动因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转型趋势第58-5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9-61页
第四章 西安市乡村地区空间格局现状评析第61-83页
    4.1 研究区整体概况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区位条件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自然环境概况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62-66页
    4.2 乡村地区发展现状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土地利用现状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生态环境现状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经济发展现状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社会发展现状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空间营造现状第70-72页
    4.3 西安市乡村空间格局类型划分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按空间形态划分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按地形地貌划分第74-75页
    4.4 平原型乡村空间格局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规模特征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分布特征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形态特征第76-77页
    4.5 山地型乡村空间格局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规模特征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分布特征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形态特征第78-80页
    4.6 西安市地区乡村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乡村空间存在的问题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乡村空间问题根源探析第82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五章 绿色增长下的西安市乡村空间格局的路径架构第83-91页
    5.1 目标体系构建第83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生态建设目标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经济发展目标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空间重塑目标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景观建设目标第86-87页
    5.2 乡村空间格局优化路径架构第87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凸显生态优先,培育整体空间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强与城市共享要素的统筹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完善乡村网络结构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重构乡村居民点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改善劳动力、土地要素流动和空间分布第89-90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90-91页
第六章 绿色增长下的西安市乡村空间格局的优化策略第91-113页
    6.1 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建构第91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乡村地域生态空间要素提炼与优化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城乡绿地系统建设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城乡道路生态廊道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城乡河流生态廊道第95-96页
    6.2 乡村功能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第96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生活空间布局优化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生产空间布局优化第98-99页
    6.3 关中平原生态单元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第99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村庄布局形态优化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以路网农田河流为基,优化平原乡村空间肌理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案例研究——大王镇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第103-106页
    6.4 秦岭山地生态单元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第106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村庄布局形态优化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以山水田林路为基,优化山地乡村空间肌理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案例研究——小王涧乡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第109-111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11-113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-115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13-114页
    7.2 论文创新点第114页
    7.3 不足与展望第114-115页
参考文献第115-11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9-121页
致谢第121页

论文共12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街道空间品质指导下西安市老城区自行车路网系统优化研究
下一篇: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西安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利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