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垃圾渗滤液混凝预处理及其机理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垃圾渗滤液概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及产生过程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垃圾渗滤液的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垃圾渗滤液的污染及危害第14页
    1.3 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第14-15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物理化学处理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生物处理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土地处理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组合工艺处理法第20页
    1.5 课题研究目的、内容和意义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课题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课题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课题研究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1.6 技术路线第22-23页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-28页
    2.1 实验水样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垃圾渗滤液原液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垃圾渗滤液生化液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第25页
    2.2 实验仪器及药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仪器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药品第25-26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案第26-27页
    2.4 分析方法第27-28页
第三章 混凝机理研究第28-34页
    3.1 混凝的概念和机理第28-29页
    3.2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第29页
    3.3 混凝剂的种类及选择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无机混凝剂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混凝剂的选择第31页
    3.4 混凝动力学和絮体特征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混凝动力学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絮体特征第32-34页
第四章 最佳混凝剂选择实验第34-50页
    4.1 垃圾渗滤液原液混凝剂选择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AC的混凝效果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FC的混凝效果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PAC的混凝效果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PFS的混凝效果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TiCl_4的混凝效果第37-38页
    4.2 垃圾渗滤液生化液混凝剂选择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AC的混凝效果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FC的混凝效果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PAC的混凝效果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PFS的混凝效果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TiCl_4的混凝效果第42页
    4.3 垃圾渗滤液浓缩液液混凝剂选择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AC的混凝效果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FC的混凝效果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PAC的混凝效果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PFS的混凝效果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TiCl_4的混凝效果第46-47页
    4.4 混凝实验结果汇总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垃圾渗滤液原液混凝效果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垃圾渗滤液生化液混凝效果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垃圾渗滤液浓缩液混凝效果第48-49页
    4.5 技术性分析第4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五章 最佳混凝条件确定第50-69页
    5.1 垃圾渗滤液原液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pH值选择实验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搅拌方式选择实验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助凝剂选择实验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沉淀时间选择实验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温度选择实验第54-55页
    5.2 垃圾渗滤液生化液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pH值选择实验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搅拌方式选择实验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助凝剂选择实验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沉淀时间选择实验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温度选择实验第59-60页
    5.3 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pH值选择实验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搅拌方式选择实验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助凝剂选择实验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沉淀时间选择实验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温度选择实验第65-66页
    5.4 最佳实验条件确定第66-6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六章 正交实验与机理分析第69-83页
    6.1 正交实验第6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第69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73-80页
    6.2 各因素对实验影响机理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初始pH对混凝影响机理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投药量对混凝影响机理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搅拌方式对混凝影响机理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助凝剂对混凝影响机理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沉淀时间对混凝影响机理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反应温度对混凝影响机理第82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结论及建议第83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91页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91-92页
致谢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黄姜皂素废水及其膜污染试验研究
下一篇:反硝化SBR脱氮系统中N2O产生的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