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1 黄姜皂素产业 | 第10页 |
1.1.2 黄姜皂素传统生产工艺 | 第10-11页 |
1.1.3 皂素生产废水水质特点 | 第11页 |
1.2 黄姜皂素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| 第11-14页 |
1.2.1 生物处理法 | 第11-13页 |
1.2.2 化学法 | 第13页 |
1.2.3 物理化学法 | 第13-14页 |
1.2.4 资源综合化利用 | 第14页 |
1.3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| 第14-15页 |
1.3.1 膜生物反应器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3.2 膜生物反应器优缺点 | 第15页 |
1.4 膜污染概述 | 第15-18页 |
1.4.1 膜污染的概念及三阶段理论 | 第15-17页 |
1.4.2 膜污染的模型 | 第17-18页 |
1.5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5.1 研究目的 | 第18-19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| 第20-26页 |
2.1 实验水质及特性 | 第20-21页 |
2.2 实验装置与设备 | 第21-23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.1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皂素废水效果研究 | 第23-24页 |
2.3.2 膜污染及其清洗试验 | 第24页 |
2.4 试剂样品检测和提取方法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膜生物反应器启动及膜处理皂素废水特性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1 污泥培养的驯化与MBR系统启动 | 第26页 |
3.2 启动阶段膜处理黄姜废水特性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2.1 启动阶段MBR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3.2.2 启动阶段MBR对NH4+-N去除率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四章 不同膜通量对主要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| 第29-45页 |
4.1 不同膜通量下COD的去除率 | 第29-33页 |
4.2 不同膜通量对TP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4.3 不同膜通量对NH4+-N的影响 | 第36-40页 |
4.4 不同膜通量对NO3?-N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5 同工况下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6 上清液与膜出水有机物含量 | 第42-43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MBR反应器膜污染研究 | 第45-56页 |
5.1 不同通量下跨膜压差的变化 | 第45-47页 |
5.2 MLSS与膜污染的关系 | 第47-49页 |
5.2.1 反应器内MLSS的变化情况 | 第47-48页 |
5.2.2 MLSS与膜污染速率的关系 | 第48-49页 |
5.3 EPS与膜污染的关系 | 第49-51页 |
5.3.1 反应器内EPS的变化情况 | 第49-50页 |
5.3.2 EPS与膜污染速率的关系 | 第50-51页 |
5.4 SMP与膜污染的关系 | 第51-53页 |
5.4.1 反应器内SMP的变化情况 | 第51-52页 |
5.4.2 SMP与膜污染速率的关系 | 第52-53页 |
5.5 基于各种产物调控膜污染减缓措施 | 第53-54页 |
5.5.1 污泥混合液膜过滤性改善 | 第53-54页 |
5.5.2 优化膜操作条件 | 第54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六章 膜清洗研究 | 第56-60页 |
6.1 膜污染 | 第56-57页 |
6.2 清洗实验研究 | 第57-59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60-62页 |
研究结论 | 第60页 |
建议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