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 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 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 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 
| 1.2 数值计算关键技术的发展状况 | 第10-12页 | 
| 1.2.1 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 | 第10-11页 | 
| 1.2.2 计算网格生成技术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 
| 1.2.3 湍流模型的发展 | 第12页 | 
| 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 
| 第二章 控制方程及数值计算方法 | 第14-34页 | 
| 2.1 控制方程 | 第14-20页 | 
| 2.2 雷诺假设和湍流的雷诺方程 | 第20-21页 | 
| 2.3 湍流模型 | 第21-24页 | 
| 2.3.1 一方程Spalart-Allmaras湍流模型 | 第21-22页 | 
| 2.3.2 二方程Wilcox’sk-?湍流模型 | 第22-23页 | 
| 2.3.3 二方程Meter’sSST湍流模型 | 第23-24页 | 
| 2.4 数值计算方法 | 第24-31页 | 
| 2.4.1 Roe格式 | 第24-27页 | 
| 2.4.2 MUSCL插值 | 第27页 | 
| 2.4.3 限制器 | 第27-28页 | 
| 2.4.4 隐式LU-SGS时间推进方法 | 第28-31页 | 
| 2.5 多重网格法 | 第31页 | 
| 2.6 边界条件 | 第31-33页 | 
| 2.6.1 物面边界条件 | 第31-32页 | 
| 2.6.2 块拼接边界条件 | 第32页 | 
| 2.6.3 远场边界条件 | 第32-33页 | 
| 2.7 初始条件 | 第33-34页 | 
| 第三章 基于Navier-Stokes方程的数值计算 | 第34-43页 | 
| 3.1 几何特征与计算网格 | 第34-35页 | 
| 3.2 控制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| 第35-36页 | 
| 3.3 计算状态 | 第36页 | 
| 3.4 结果及分析 | 第36-42页 | 
| 3.4.1 压力系数分布分析 | 第36-37页 | 
| 3.4.2 收敛性分析 | 第37-39页 | 
| 3.4.3 气动力特性分析 | 第39页 | 
| 3.4.4 等压线云图分析 | 第39-41页 | 
| 3.4.5 等马赫数线云图 | 第41页 | 
| 3.4.6 等密度线云图 | 第41-42页 | 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 
| 第四章 基于ONERAM6机翼的不同湍流模型比较计算 | 第43-49页 | 
| 4.1 控制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| 第43页 | 
| 4.2 计算状态 | 第43-44页 | 
| 4.3 结果及分析 | 第44-48页 | 
| 4.3.1 压力系数分布分析 | 第44页 | 
| 4.3.2 气动力特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 
| 4.3.3 收敛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 
| 4.3.4 等压线云图分析 | 第46-47页 | 
| 4.3.5 等马赫数线云图 | 第47页 | 
| 4.3.6 等密度线云图 | 第47-48页 | 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 
| 第五章 细长旋成体超声速大攻角分离流数值计算 | 第49-61页 | 
| 5.1 几何特征 | 第49-50页 | 
| 5.2 网格构建 | 第50-51页 | 
| 5.2.1 “超立方体”概念 | 第50页 | 
| 5.2.2 计算网格 | 第50-51页 | 
| 5.3 控制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| 第51-52页 | 
| 5.4 计算状态 | 第52页 | 
| 5.5 结果及分析 | 第52-60页 | 
| 5.5.1 压力系数分布分析 | 第52-53页 | 
| 5.5.2 气动力特性分析 | 第53-54页 | 
| 5.5.3 收敛性分析 | 第54-55页 | 
| 5.5.4 等马赫数线云图分析 | 第55-56页 | 
| 5.5.5 等压线云图分析 | 第56-58页 | 
| 5.5.6 对称面等值线云图 | 第58-60页 | 
| 5.6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 
|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 
|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 
| 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