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新型共居社区的含义和起源 | 第8-10页 |
1.2 全球共享居住模式发展的相关论述及成果 | 第10-13页 |
2 原结构改造式的共享空间形态 | 第13-21页 |
2.1 原结构改造式的形态特点 | 第13-14页 |
2.1.1 局部结构改造 | 第14页 |
2.1.2 整体原结构改造 | 第14页 |
2.2 人居需求升级迭代带来的影响 | 第14-16页 |
2.3 案例研究 | 第16-21页 |
2.3.1 2016年米兰设计周Mini-Living展览 | 第16-17页 |
2.3.2 美国纽约华尔街Welive共享住宅 | 第17-19页 |
2.3.3 中国You+国际青年公寓 | 第19-21页 |
3 共享空间的移动与重组结构 | 第21-31页 |
3.1 移动重组式的形态特点 | 第21-22页 |
3.1.1 传统意义上的可移动空间 | 第21-22页 |
3.1.2 基于智能化的可变重组空间 | 第22页 |
3.2 住宅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| 第22-25页 |
3.3 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4 人工智能发展产生的作用 | 第26-27页 |
3.5 案例研究 | 第27-31页 |
3.5.1 青山周平的“400盒子的社区城市” | 第27-30页 |
3.5.2 Cros sboundaries的“i-Living”项目 | 第30-31页 |
4 继承传统城市肌理的共字形态 | 第31-38页 |
4.1 传统肌理继承式的形态特点 | 第31-32页 |
4.2 传统民居文化的复兴和影响 | 第32-33页 |
4.3 案例研究 | 第33-38页 |
4.3.1 MVRDV为东亚设计的“垂直村落”方案 | 第33-35页 |
4.3.2 成濑·猪熊建筑设计事务所LT Josai 共享住宅 | 第35-38页 |
5 未来共享居住空间形态发展的展望 | 第38-39页 |
5.1 全球共享居住模式的发展前景 | 第38页 |
5.2 共享居住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| 第38-39页 |
6 结语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