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3D视频观视舒适度评价方法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3-14页
第2章 双目立体视觉第14-26页
    2.1 人眼生理构造第14-15页
    2.2 立体视觉成像原理第15-16页
    2.3 立体显示技术第16-18页
    2.4 立体视觉疲劳因素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生理体视因素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心理体视因素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显示设备因素第24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4-26页
第3章 立体视频视觉舒适度主观评价方法第26-38页
    3.1 视觉舒适度定义第26-27页
    3.2 主观评价方法第27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主观评价方法的分类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环境配置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人员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主观评价标准与实验素材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4章 针对辐辏与调节一致性的3D视频舒适度客观评价方法第38-46页
    4.1 客观评价模型的基本思想第38页
    4.2 针对辐辏与调节一致性的3D视频舒适度评价模型第38-40页
    4.3 主客观评价结果及数据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5章 针对视差信息和运动的3D视频舒适度客观评价方法第46-62页
    5.1 客观评价模型的基本思想第46-47页
    5.2 针对视差信息和运动的3D视频舒适度评价模型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针对水平角视差的客观评价模型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针对垂直角视差的客观评价模型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针对运动的客观评价模型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整体舒适度客观评价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 5.3 主客观评价结果及数据分析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水平角视差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垂直角视差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运动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整体舒适度客观评价模型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2-64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62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62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8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8-70页
    作者简介第68页
    研究成果第68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模糊逻辑的彩色图像对等组矢量滤波算法研究
下一篇:图像配准和超分辨率复原技术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