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本文的选题依据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框架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| 第15-24页 |
2.1 相关理论 | 第15-19页 |
2.1.1 业绩评价相关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1.2 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| 第17-19页 |
2.2 文献综述 | 第19-24页 |
2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2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2.2.3 文献评述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电梯行业应用的重要性 | 第24-29页 |
3.1 平衡计分卡在电梯行业应用的优势 | 第24-25页 |
3.1.1 平衡计分卡与行业特征相关联,业绩评价更具说服力 | 第24-25页 |
3.1.2 企业战略目标与部门业绩指标相对接,业绩评价更具针对性 | 第25页 |
3.2 平衡计分卡在电梯行业应用的劣势 | 第25-26页 |
3.2.1 非财务指标缺乏量化标准,量化难度大 | 第25-26页 |
3.2.2 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参与,执行成本高 | 第26页 |
3.3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电梯行业应用的重要性 | 第26-29页 |
3.3.1 平衡计分卡的客户维度可以提高电梯行业服务水准 | 第27页 |
3.3.2 平衡计分卡的内部流程维度可以提高电梯行业产品质量 | 第27页 |
3.3.3 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与成长维度可以提升电梯行业技术水平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电梯行业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 | 第29-38页 |
4.1 电梯行业特征 | 第29页 |
4.1.1 电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| 第29页 |
4.1.2 电梯制造企业需具备生产、销售、安装、维保的全面能力 | 第29页 |
4.1.3 电梯产品属于按订单生产的非标产品 | 第29页 |
4.2 电梯行业环境分析 | 第29-34页 |
4.2.1 政治环境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2.2 经济环境分析 | 第30-32页 |
4.2.3 社会环境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2.4 技术环境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3 电梯行业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流程 | 第34-38页 |
4.3.1 分析STWO战略环境,制定STWO对策 | 第34-35页 |
4.3.2 确定战略目标,绘制战略地图 | 第35页 |
4.3.3 分解战略目标,确定评价指标 | 第35页 |
4.3.4 运用层次分析法,确定指标权重 | 第35-38页 |
第五章 KL电梯公司案例分析 | 第38-62页 |
5.1 KL电梯公司业绩评价现状 | 第38-40页 |
5.1.1 公司简介 | 第38页 |
5.1.2 公司业绩评价现状 | 第38-39页 |
5.1.3 公司现有业绩评价体系问题分析 | 第39-40页 |
5.2 KL电梯公司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 | 第40-54页 |
5.2.1 分析SWOT战略环境 | 第40-42页 |
5.2.2 制定SWOT对策 | 第42页 |
5.2.3 确定战略目标 | 第42-43页 |
5.2.4 形成BSC维度 | 第43-44页 |
5.2.5 绘制战略地图 | 第44-45页 |
5.2.6 KL电梯公司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45-49页 |
5.2.7 KL电梯公司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9-54页 |
5.2.8 KL电梯公司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 | 第54页 |
5.3 KL电梯公司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 | 第54-62页 |
5.3.1 业绩评价方法的设计 | 第54-55页 |
5.3.2 KL电梯公司近几年业绩评价 | 第55-60页 |
5.3.3 业绩评价结果分析 | 第60-62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措施 | 第62-65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2-63页 |
6.2 研究不足 | 第63页 |
6.3 建议措施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