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反思--以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1页 |
1.1.1 时代需要高效课堂 | 第9-10页 |
1.1.2 年轻教师经验不足 | 第10页 |
1.1.3 缺乏传承的载体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对象和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学习理论的依据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校本教材的编写情况 | 第15-29页 |
2.1 任教学校的情况概述 | 第15-18页 |
2.1.1 学校的整体情况 | 第15页 |
2.1.2 数学教师的构成 | 第15-16页 |
2.1.3 数学组备课情况 | 第16-17页 |
2.1.4 学生的情况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2 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 | 第18-21页 |
2.2.1 编写的指导思想 | 第18-20页 |
2.2.2 编写的具体要求 | 第20-21页 |
2.3 编写的典型案例 | 第21-29页 |
第3章 校本教材的使用情况 | 第29-36页 |
3.1 课时学案的使用过程 | 第29-31页 |
3.1.1 教师备课使用 | 第29-30页 |
3.1.2 教师授课使用 | 第30-31页 |
3.2 课时学案的使用效果 | 第31-36页 |
3.2.1 教师课后反思 | 第31-32页 |
3.2.2 学生使用情况 | 第32-33页 |
3.2.3 学生成绩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第4章 校本教材的修改过程 | 第36-39页 |
4.1 第一轮实践形成初稿 | 第36-37页 |
4.2 第二轮实践精简内容 | 第37-38页 |
4.3 第三轮实践优化设计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经验总结和不足之处 | 第39-42页 |
5.1 认真编写和设计 | 第39页 |
5.2 及时记录和修改 | 第39-40页 |
5.3 符合基本学情 | 第40页 |
5.4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3页 |
附录1 课时学案案例1 | 第43-47页 |
附录2 课时学案案例2 | 第47-51页 |
附录3 课时学案案例3 | 第51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