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植物生理信息检测的研究现状 | 第13-21页 |
1.2.1 植物电信号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光谱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1.2.3.1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植物生理信息检测 | 第15-16页 |
1.2.3.2 高光谱图像检测技术的植物生理信息检测 | 第16-18页 |
1.2.3.3 叶绿素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植物生理信息检测 | 第18-20页 |
1.2.4 光谱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| 第20-21页 |
1.3 研究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3.1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1.3.2 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2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叶绿素荧光光谱基础理论与光谱分析方法 | 第24-38页 |
2.1 叶绿素荧光光谱的相关基础理论 | 第24-27页 |
2.1.1 叶绿素荧光产生机理 | 第25-26页 |
2.1.2 叶绿素荧光光谱 | 第26页 |
2.1.3 光合作用原理 | 第26-27页 |
2.2 光谱平滑 | 第27-29页 |
2.2.1 相邻平滑算法 | 第27页 |
2.2.2 Savitzky-Golay卷积平滑算法 | 第27-28页 |
2.2.3 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(FastFourierTransform,FFT) | 第28-29页 |
2.3 光谱预处理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3.1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| 第29-30页 |
2.3.2 多元散射校正处理 | 第30页 |
2.3.3 光谱导数处理 | 第30-31页 |
2.4 提取叶绿素荧光光谱的特征变量 | 第31-32页 |
2.4.1 基于光谱信息比较的特征波长提取 | 第31-32页 |
2.4.2 高斯法提取光谱特征波长 | 第32页 |
2.5 光谱建模方法 | 第32-36页 |
2.5.1 相关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5.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5.3 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 | 第34页 |
2.5.4 人工神经网络回归分析 | 第34-36页 |
2.5.5 分类回归树分析 | 第36页 |
2.6 模型评价指标 | 第36-37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3章 玉米叶片荧光光谱及生理信息采集 | 第38-44页 |
3.1 试验样品的准备 | 第38页 |
3.1.1 试验环境 | 第38页 |
3.1.2 玉米幼苗培育 | 第38页 |
3.2 荧光光谱的采集设备 | 第38-40页 |
3.2.1 试验仪器 | 第38-39页 |
3.2.2 样本光谱信息采集 | 第39-40页 |
3.3 玉米样本光合生理信息的采集 | 第40-42页 |
3.3.1 试验仪器 | 第40-42页 |
3.3.2 光合生理信息采集过程 | 第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玉米叶片叶绿素荧光光谱处理与分析 | 第44-58页 |
4.1 光谱有效波段提取 | 第44页 |
4.2 叶绿素荧光光谱平滑 | 第44-47页 |
4.2.1 有效光谱平滑 | 第44-45页 |
4.2.2 光谱平滑处理方法比较 | 第45-47页 |
4.2.2.1 相邻平滑 | 第45-46页 |
4.2.2.2 S-G卷积平滑 | 第46页 |
4.2.2.3 快速傅里叶平滑 | 第46-47页 |
4.3 叶绿素荧光光谱预处理 | 第47-50页 |
4.3.1 有效光谱预处理 | 第47-49页 |
4.3.2 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 | 第49-50页 |
4.4 叶绿素荧光光谱特征波长提取 | 第50-54页 |
4.4.1 高斯拟合算法提取光谱信息 | 第50-53页 |
4.4.1.1 原始光谱的高斯拟合 | 第51-52页 |
4.4.1.2 FD处理光谱的高斯拟合 | 第52-53页 |
4.4.1.3 MSC处理光谱的高斯拟合 | 第53页 |
4.4.2 光谱最优特征波长筛选 | 第53-54页 |
4.5 光谱建模方法比较 | 第54-57页 |
4.5.1 建立基于特征波长的净光合速率检测模型 | 第54-56页 |
4.5.2 建模方法比较与结果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基于叶绿素荧光光谱的玉米光合生理信息预测 | 第58-72页 |
5.1 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预测模型 | 第58-63页 |
5.1.1 荧光光谱波段的选择 | 第58-59页 |
5.1.2 叶绿素荧光光谱参数与净光合速率Pn | 第59-60页 |
5.1.3 基于叶片温度修正的Pn预测模型 | 第60-63页 |
5.2 玉米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预测模型 | 第63-68页 |
5.2.1 荧光光谱波段选择及光能利用效率计算 | 第64页 |
5.2.2 叶绿素荧光光谱参数及光能利用效率LUE | 第64-65页 |
5.2.3 基于Ti修正的LUE预测模型 | 第65-68页 |
5.3 玉米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 | 第68-71页 |
5.3.1 荧光光谱波段选择 | 第69页 |
5.3.2 SPAD预测模型的建立 | 第69-7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6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72-73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73页 |
6.3 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4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84-8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