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用皮带机协同控制系统开发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协同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| 第18-27页 |
2.1 皮带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| 第18-21页 |
2.2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| 第21-26页 |
2.2.1 系统要求 | 第21-22页 |
2.2.2 主控制器选择 | 第22-24页 |
2.2.3 系统结构 | 第24-25页 |
2.2.4 系统功能 | 第25-26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皮带运输机监控系统设计 | 第27-51页 |
3.1 皮带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27-35页 |
3.1.1 传感器的选择及合理布控 | 第27-30页 |
3.1.2 摄像仪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3.1.3 保护系统 | 第31-33页 |
3.1.4 硬件平台的搭建 | 第33-35页 |
3.2 皮带机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35-48页 |
3.2.1 信号的采集 | 第35页 |
3.2.2 输入信号地址分配 | 第35-39页 |
3.2.3 下位机软件设计 | 第39-48页 |
3.3 上位机软件设计 | 第48-50页 |
3.3.1 Modbus通信协议 | 第48页 |
3.3.2 上位机人机界面设计 | 第48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4章 皮带机常见故障及故障识别方法 | 第51-61页 |
4.1 常见皮带机故障 | 第51-52页 |
4.1.1 皮带跑偏 | 第51页 |
4.1.2 皮带纵向撕裂 | 第51页 |
4.1.3 皮带机断裂 | 第51-52页 |
4.1.4 皮带打滑 | 第52页 |
4.1.5 皮带机堆煤 | 第52页 |
4.1.6 皮带机电机的电参量故障 | 第52页 |
4.2 基于皮带速率检测的故障识别方法分析 | 第52-56页 |
4.2.1 利用速度检测进行故障识别的基本原理 | 第52-53页 |
4.2.2 编码器的布控 | 第53-54页 |
4.2.3 速度参数特征与皮带机运行状态的关系 | 第54-56页 |
4.3 皮带机常见故障的识别方法 | 第56-59页 |
4.3.1 皮带机跑偏故障识别 | 第56页 |
4.3.2 皮带机纵向撕裂故障识别 | 第56-57页 |
4.3.3 皮带机断裂故障识别 | 第57-58页 |
4.3.4 皮带机打滑故障识别 | 第58页 |
4.3.5 皮带机堆煤故障识别 | 第58-59页 |
4.3.6 皮带机电机的电参量故障识别 | 第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5章 协同控制规则 | 第61-68页 |
5.1 集控状态下的控制模式 | 第61-63页 |
5.1.1 近控模式下的启停过程 | 第62页 |
5.1.2 远控模式下启停过程 | 第62-63页 |
5.2 单台控制状态 | 第63-66页 |
5.2.1 单台皮带机的启动过程 | 第64-65页 |
5.2.2 单台皮带机的停车过程 | 第65-66页 |
5.2.3 单台急停过程 | 第66页 |
5.3 语音报警控制规则 | 第66-67页 |
5.4 张力控制规则 | 第6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6章 运行调试 | 第68-73页 |
6.1 运行主界面 | 第68-70页 |
6.1.1 按键操作 | 第68-69页 |
6.1.2 参数设置 | 第69页 |
6.1.3 运行速度的设置方法 | 第69-70页 |
6.2 系统设置 | 第70-71页 |
6.2.1 工作模式 | 第70页 |
6.2.2 控制模式 | 第70-71页 |
6.3 手动控制界面设置 | 第71页 |
6.4 故障查询 | 第71-72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