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零部件电液伺服正弦振动测试控制策略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电液伺服振动台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幅相控制策略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4 摩擦力补偿控制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5 谐波抑制控制策略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6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振动试验台伺服系统研究 | 第16-26页 |
2.1 引言 | 第16页 |
2.2 液压系统建模 | 第16-18页 |
2.3 液压振动台基本控制方法 | 第18-23页 |
2.3.1 液压伺服系统线性化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3.2 极点配置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3.3 三状态控制器的设计 | 第21-22页 |
2.3.4 输入滤波器的设计 | 第22-23页 |
2.4 正弦振动仿真试验 | 第23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正弦振动幅相控制策略研究 | 第26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26页 |
3.2 扫频信号发生器 | 第26-27页 |
3.3 离线幅相控制策略 | 第27-34页 |
3.3.1 系统辨识 | 第28-29页 |
3.3.2 驱动信号生成及迭代修正 | 第29-30页 |
3.3.3 离线幅相控制仿真验证 | 第30-34页 |
3.4 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| 第34-36页 |
3.4.1 LMS算法的数学思想 | 第34-36页 |
3.4.2 LMS算法的性能分析 | 第36页 |
3.5 自适应幅相控制策略 | 第36-45页 |
3.5.1 幅相控制原理 | 第36-38页 |
3.5.2 自适应幅相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5.3 基于LMS算法的幅相控制仿真研究 | 第39-4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正弦振动谐波抑制策略研究 | 第46-57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波形失真的原因分析 | 第46-50页 |
4.2.1 流量突变对波形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2.2 摩擦力对波形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4.2.3 伺服系统其它非线性环节 | 第49-50页 |
4.3 自适应谐波抑制原理 | 第50-52页 |
4.3.1 自适应谐波抑制方案的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3.2 自适应陷波器在振动试验台中的应用 | 第51-52页 |
4.4 自适应谐波抑制的仿真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4.1 消除3次谐波 | 第53-54页 |
4.4.2 消除2次谐波 | 第54-5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5章振动实验台的实现方案设计及实验研究 | 第57-65页 |
5.1 引言 | 第57页 |
5.2 试验台系统描述 | 第57-58页 |
5.3 扫频测试振动试验台的调试 | 第58-59页 |
5.4 正弦振动自适应幅相控制实验 | 第59-62页 |
5.5 正弦振动谐波抑制实验 | 第62-64页 |
5.6 本章小节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