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生物论文

高中生物"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中文文摘第4-8页
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8-9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-10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0-12页
第一章 “目标导学”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第12-16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目标导学”教学模式概念界定第12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目标导学”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掌握学习理论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活动教学论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建构主义理论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课堂生命说第14-16页
第二章 “目标导学”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要求第16-18页
    第一节 目标导学第16页
    第二节 知识建构第16-17页
    第三节 应用提升第17-18页
第三章 “目标导学”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实验研究第18-26页
    第一节 实验方案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实验时间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实验对象的选择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实验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实验变量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实验设计和处理模式第19页
    第二节 实验过程第19-20页
    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准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1-24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的总结第24-26页
第四章 “目标导学”应用与高中教学的案例分析与总结第26-46页
    第一节 应用“目标导学”教学的课例分析第26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课例一《免疫调节》教学设计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课例二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》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自主导学第33-43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目标导学”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43-44页
    第三节 运用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目标的转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构建生命、个性、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模式的主要特征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关于教和学的方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优化课堂时间结构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达标的内容及方式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附录第48-50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0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比分析新课改后内地高考卷与香港文凭卷--以中国历史部分为例
下一篇: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--以《文化生活》人教社第五版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