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商标权刑法保护范围的界定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导言 | 第9-18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价值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五、论文结构 | 第16-17页 |
六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商标犯罪行为方式扩大问题 | 第18-28页 |
第一节 行政犯的适用原则 | 第18-21页 |
第二节 是否应该扩大到类似商品和近似商标 | 第21-25页 |
一、争议的起因 | 第21页 |
二、“同一种商品”和“相同的商标” | 第21-22页 |
三、仿冒行为不宜规定为犯罪 | 第22-25页 |
第三节 是否应将反向假冒行为认定为犯罪 | 第25-28页 |
一、何为反向假冒 | 第25页 |
二、反向假冒不宜规定为犯罪 | 第25-28页 |
第二章 商标犯罪保护范围扩大问题 | 第28-35页 |
第一节 是否应该扩大到服务商标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是否需要对驰名商标进行特别保护 | 第30-35页 |
一、“驰名商标”与“淡化行为” | 第30-32页 |
二、不应特殊保护之理由 | 第32-35页 |
第三章 商标犯罪刑罚方式的调整问题 | 第35-41页 |
第一节 入罪标准应否降低 | 第35-37页 |
第二节 罪刑配置应否改变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是否应增设资格刑 | 第38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后记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