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位犯罪的刑事处罚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引言 | 第9-13页 |
一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二、选题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单位犯罪的刑事处罚理论基础 | 第13-21页 |
一、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理论的相关学说 | 第13-17页 |
(一)一体化刑事责任论 | 第13-14页 |
(二)双层犯罪机制论 | 第14-15页 |
(三)连带刑事责任论 | 第15页 |
(四)人格化社会系统责任论 | 第15-16页 |
(五)社会独立主体论 | 第16-17页 |
二、单位犯罪中单位的刑事处罚根据 | 第17-21页 |
(一)单位犯罪中单位的刑罚基础 | 第17-18页 |
(二)单位客观上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 | 第18-19页 |
(三)单位主观上有罪过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单位犯罪的刑事处罚立法模式 | 第21-30页 |
一、单位犯罪不同的刑事处罚立法模式 | 第21-24页 |
(一)单罚制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立法模式 | 第21-22页 |
(二)双罚制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立法模式 | 第22-23页 |
(三)三罚制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立法模式 | 第23-24页 |
二、我国刑法中不存在单罚制单位犯罪 | 第24-26页 |
(一)实然的分析 | 第24-25页 |
(二)应然的分析 | 第25-26页 |
三、关于单位犯罪刑事处罚模式的最新立法解释 | 第26-30页 |
(一)最新立法解释带来的法律适用冲突 | 第27-28页 |
(二)对该法律适用冲突的解决建议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单位犯罪的刑事处罚种类问题 | 第30-35页 |
一、单位犯罪刑罚种类中的财产刑问题 | 第30-32页 |
(一)提高罚金刑在我国刑法中的法律地位 | 第31页 |
(二)规范对单位处以罚金刑的数额标准 | 第31-32页 |
(三)增加设置“没收单位财产”的刑罚种类 | 第32页 |
二、单位犯罪刑罚种类中的资格刑问题 | 第32-35页 |
(一)增加“取消单位的营业资格”的刑罚种类 | 第33页 |
(二)增加“限制单位从事一定行为”的刑罚种类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单位犯罪的刑事处罚裁量制度 | 第35-41页 |
一、我国单位犯罪刑罚裁量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8页 |
(一)单位是否可以成立自首及其认定 | 第36-37页 |
(二)缓刑制度无法适用于单位犯罪的刑罚裁量 | 第37页 |
(三)追诉时效制度在我国单位犯罪刑罚裁量中的缺失 | 第37-38页 |
二、对我国单位犯罪刑罚裁量制度的完善建议 | 第38-41页 |
(一)明确单位犯罪自首制度 | 第38-39页 |
(二)适用单位犯罪缓刑制度 | 第39-40页 |
(三)建立单位犯罪追诉时效制度 | 第40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后记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