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

潘凤湘语文教读法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引言第8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提出第8-9页
    1.2 课题的研究现状第9-13页
    1.3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4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创新之处第14-16页
2 潘凤湘语文教读法产生的背景第16-24页
    2.1 时代发展的需要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思想来源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传统语文教学法:多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哲学:唯物辩证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教育心理学理论:心智技能训练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叶圣陶:“教是为了不教”第21-24页
3 潘凤湘语文教读法的内涵及特点第24-36页
    3.1 潘凤湘语文教读法的内涵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教会学生读书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教会学生写作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教会学生治学第26-27页
    3.2 潘凤湘语文教读法的特点第27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重培养自学能力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重思维训练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重知识迁移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重写字教学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重多元评价第34-36页
4 潘凤湘语文教读法对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第36-44页
    4.1 对阅读教学的启示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第38-39页
    4.2 对写作教学的启示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写作教学理念——以读促写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写作教学内容——源于生活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多种写作教学方法结合第41-42页
    4.3 对写字教学的启示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激发学生练字兴趣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教给学生练字方法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书写纳入学业评价体系第43-44页
结语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8页
附录一第48-50页
附录二第50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
下一篇:Web教育资源内容切片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