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1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| 第10页 |
1.1.2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解题状况的需要 | 第10页 |
1.1.3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高考形势的需要 | 第10-11页 |
1.1.4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| 第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问题 | 第12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4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2页 |
1.4.2 问卷调查法 | 第12页 |
1.4.3 案例分析法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数学解题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| 第14-18页 |
2.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2.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5-16页 |
2.3 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2.3.1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6页 |
2.3.2 元认知理论 | 第16页 |
2.3.3 有意义学习理论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数学解题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8-26页 |
3.1 数学解题的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-21页 |
3.1.1 数学问题 | 第18页 |
3.1.2 数学解题 | 第18页 |
3.1.3 数学解题的功能 | 第18-19页 |
3.1.4 数学解题科学程序 | 第19-20页 |
3.1.5 数学解题能力 | 第20-21页 |
3.2 影响数学解题能力的因素分析 | 第21-26页 |
3.2.1 学生非智力因素 | 第21-22页 |
3.2.2 数学知识因素 | 第22-23页 |
3.2.3 思维定势因素 | 第23页 |
3.2.4 运算能力因素 | 第23-24页 |
3.2.5 教师因素 | 第24-26页 |
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解题现状分析 | 第26-36页 |
4.1 调查问卷的设计 | 第26页 |
4.2 调查对象选取 | 第26页 |
4.3 问卷实施 | 第26-27页 |
4.4 调查内容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4页 |
4.4.1 理解问题阶段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4.4.2 构想计划阶段的问题 | 第29-31页 |
4.4.3 执行计划阶段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4.4.4 回顾反思阶段的问题 | 第33-34页 |
4.5 总结高中生数学解题中出现的问题 | 第34-36页 |
第五章 培养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| 第36-56页 |
5.1 提高审题能力的策略 | 第36-39页 |
5.1.1 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训练 | 第36页 |
5.1.2 交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 | 第36-38页 |
5.1.3 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| 第38-39页 |
5.2 提高构建解题网络能力的策略 | 第39-47页 |
5.2.1 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势 | 第39-41页 |
5.2.2 向学生传授波利亚提示语,寻找解题思路 | 第41-44页 |
5.2.3 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| 第44-47页 |
5.3 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 | 第47-50页 |
5.3.1 加强运算灵活性的培养 | 第47-48页 |
5.3.2 加强运算简洁性的培养 | 第48-49页 |
5.3.3 加强运算策略选择的培养 | 第49-50页 |
5.4 提高解题反思能力的策略 | 第50-56页 |
5.4.1 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 | 第50-51页 |
5.4.2 教师创设反思情境、增强学生解题体验 | 第51-52页 |
5.4.3 教师要示范数学解题反思方法 | 第52-54页 |
5.4.4 教师用波利亚的反思提示语,进行解题反思教学 | 第54-55页 |
5.4.5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,并写反思日记 | 第55-56页 |
第六章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实践 | 第56-62页 |
6.1 实验设计 | 第56页 |
6.2 实验过程 | 第56-57页 |
6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2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| 第62-64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62-63页 |
7.2 研究不足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附录 高中生数学解题现状调查问卷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