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5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3 存在的问题 | 第15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2 系统研发关键技术 | 第18-22页 |
2.1 组件式GIS | 第18页 |
2.2 移动GIS | 第18-19页 |
2.3 插件式开发技术 | 第19-20页 |
2.3.1 框架结构 | 第19-20页 |
2.3.2 优势 | 第20页 |
2.4 瓦片金字塔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5 数据库相关技术 | 第21页 |
2.5.1 R树空间索引 | 第21页 |
2.5.2 SQLite数据库 | 第21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3 系统相关理论和算法 | 第22-32页 |
3.1 遥感图像处理 | 第22页 |
3.2 基于遥感影像分类后处理的森林变化检测 | 第22-29页 |
3.2.1 样地抽取 | 第22-23页 |
3.2.2 面向对象图像分类 | 第23-27页 |
3.2.3 面向像元图像分类 | 第27-29页 |
3.3 林地变化提取结果精度检验 | 第29-30页 |
3.3.1 栅格数据格式变化结果精度检验 | 第29页 |
3.3.2 矢量数据格式变化结果精度检验 | 第29-30页 |
3.4 基于RGB-NDVI图像的森林变化检测 | 第30-3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 系统设计与实现 | 第32-67页 |
4.1 系统概述 | 第32页 |
4.2 需求分析 | 第32页 |
4.3 系统设计原则 | 第32-33页 |
4.4 系统架构设计 | 第33-35页 |
4.4.1 桌面端架构 | 第34页 |
4.4.2 移动端架构 | 第34-35页 |
4.5 系统功能设计 | 第35-36页 |
4.5.1 桌面端功能设计 | 第35-36页 |
4.5.2 移动端功能设计 | 第36页 |
4.6 系统运行环境 | 第36-38页 |
4.6.1 桌面端运行环境 | 第36-37页 |
4.6.2 移动端运行环境 | 第37-38页 |
4.7 系统核心功能流程设计 | 第38-41页 |
4.7.1 基于遥感影像分类后处理的森林变化检测 | 第38-41页 |
4.7.2 矢量专题图属性信息提取 | 第41页 |
4.7.3 基于RGB-NDVI图像的森林变化检测 | 第41页 |
4.8 桌面端年度更新系统实现 | 第41-60页 |
4.8.1 数据管理 | 第43-45页 |
4.8.2 编辑 | 第45-46页 |
4.8.3 样地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8.4 小班区划 | 第47-49页 |
4.8.5 小班属性提取 | 第49-52页 |
4.8.6 处理 | 第52-53页 |
4.8.7 专题工具 | 第53-59页 |
4.8.8 制图 | 第59-60页 |
4.8.9 移动终端交互 | 第60页 |
4.9 移动端外业数据采集系统实现 | 第60-66页 |
4.9.1 主界面 | 第61-62页 |
4.9.2 任务管理 | 第62-63页 |
4.9.3 图层管理 | 第63-64页 |
4.9.4 卫星信息 | 第64页 |
4.9.5 查询统计 | 第64-66页 |
4.9.6 设置 | 第66页 |
4.10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5 调查系统应用实验 | 第67-82页 |
5.1 实验区域及数据准备 | 第67-69页 |
5.1.1 实验区域 | 第67页 |
5.1.2 遥感影像 | 第67-69页 |
5.2 基于遥感影像分类后处理的森林变化检测 | 第69-77页 |
5.2.1 调查样地及样地抽取 | 第69页 |
5.2.2 地类信息提取 | 第69-73页 |
5.2.3 重分类为林地与非林地 | 第73-75页 |
5.2.4 林地变化分析 | 第75-77页 |
5.3 基于RGB-NDVI图像的森林变化检测 | 第77-81页 |
5.3.1 RGB-NDVI图像合成 | 第77-79页 |
5.3.2 变化信息提取 | 第79-8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2-83页 |
6.1 结论 | 第82页 |
6.2 展望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9页 |
附录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