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主要英文缩写表(Abbrevation) | 第7-11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18页 |
1.1 断奶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1.1.1 猪肉的营养价值 | 第11页 |
1.1.2 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及腹泻概况 | 第11页 |
1.1.3 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| 第11-13页 |
1.1.4 断奶仔猪腹泻的常见防控措施 | 第13页 |
1.1.5 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1.6 肠道微生物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作用 | 第14页 |
1.1.7 基于16S rRNA基因的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| 第14页 |
1.2 断奶仔猪肠道紧密连接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2.1 肠道屏障功能的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2.2 肠粘膜机械屏障的概述 | 第15-16页 |
1.2.3 断奶应激对仔猪肠道粘膜机械屏障的影响 | 第16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分析 | 第18-40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1.1 主要设备与试剂 | 第18-19页 |
2.1.2 实验动物 | 第19页 |
2.1.3 实验动物日粮及营养水平 | 第19-20页 |
2.1.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| 第20页 |
2.1.5 断奶仔猪常见感染细菌病毒的检测 | 第20-21页 |
2.1.6 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| 第21页 |
2.1.7 测序过程及生物信息分析 | 第21页 |
2.1.8 生态网络图的构建 | 第21-22页 |
2.1.9 食糜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| 第22页 |
2.1.10 结肠内容物pH值 | 第22页 |
2.1.11 统计学分析 | 第22页 |
2.2 结果 | 第22-36页 |
2.2.1 细菌病毒检测结果 | 第22-23页 |
2.2.2 仔猪肠道菌群α多样性 | 第23-24页 |
2.2.3 主成分分析结果 | 第24-25页 |
2.2.4 仔猪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及β多样性 | 第25-28页 |
2.2.5 肠道微生物生态网络分析 | 第28-35页 |
2.2.6 肠道微生物群的5种短链脂肪酸代谢产物及结肠内容物pH值的检测结果 | 第35-36页 |
2.3 讨论 | 第36-39页 |
2.3.1 断奶仔猪肠道菌群丰富性及多样性的变化 | 第36-38页 |
2.3.2 肠道微生物群的5种短链脂肪酸代谢产物的分析 | 第38-3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3章 断奶仔猪肠道屏障的变化 | 第40-52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5页 |
3.1.1 主要设备与试剂 | 第40-41页 |
3.1.2 实验动物 | 第41页 |
3.1.3 动物组织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| 第41页 |
3.1.4 血生化 | 第41-42页 |
3.1.5 结肠粘膜HE染色 | 第42页 |
3.1.6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 | 第42-44页 |
3.1.7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| 第44-45页 |
3.1.8 统计学分析 | 第45页 |
3.2 结果 | 第45-49页 |
3.2.1 血液中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 | 第45-46页 |
3.2.2 仔猪结肠粘膜形态 | 第46-47页 |
3.2.3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 | 第47-48页 |
3.2.4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| 第48-49页 |
3.3 讨论 | 第49-51页 |
3.3.1 断奶仔猪血生化的变化 | 第49-50页 |
3.3.2 断奶仔猪结肠粘膜形态的变化 | 第50页 |
3.3.3 断奶仔猪肠道紧密连接mRAN及蛋白的表达 | 第50-5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4章 结论、创新点与展望 | 第52-53页 |
4.1 主要结论 | 第52页 |
4.2 创新点 | 第52页 |
4.3 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