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林资源三类调查系统研究与实现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存在问题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目标 | 第14-16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4.2 研究目标 | 第14-15页 |
1.4.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2 三类调查系统设计相关技术的研究 | 第17-26页 |
2.1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小班调查 | 第17页 |
2.2 基于卫星定位的移动终端定位 | 第17-22页 |
2.2.1 GPS数据处理 | 第17-20页 |
2.2.2 高精度CORS解算 | 第20-22页 |
2.3 基于GIS的三类调查软件开发 | 第22-24页 |
2.3.1 移动GIS开发技术 | 第22-23页 |
2.3.2 组件式开发技术 | 第23页 |
2.3.3 空间数据库建模 | 第23-24页 |
2.4 基于三类调查数据的空间索引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4.1 常规四叉树索引 | 第24-25页 |
2.4.2 改进的四叉树索引 | 第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基于林业三类调查数据进行蓄积量计算的方法 | 第26-36页 |
3.1 小班蓄积量调查 | 第26-27页 |
3.1.1 全林实测法 | 第26页 |
3.1.2 标准地调查法 | 第26页 |
3.1.3 样地调查法 | 第26-27页 |
3.2 小班样地布设的方法 | 第27-28页 |
3.2.1 传统样地布设的方法 | 第27页 |
3.2.2 GPS样地布设的方法 | 第27页 |
3.2.3 移动终端样地布设的方法 | 第27-28页 |
3.3 小班样地自动布设计 | 第28-32页 |
3.3.1 样点自动布设设计 | 第28-30页 |
3.3.2 样带自动布设设计 | 第30-32页 |
3.4 小班蓄积量计算方法 | 第32-35页 |
3.4.1 小班蓄积量计算 | 第32页 |
3.4.2 不同林场蓄积量的自动计算方法 | 第32-3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4 系统设计与实现 | 第36-59页 |
4.1 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1.1 需求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1.2 可行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2 系统设计规范与原则 | 第38页 |
4.3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38-39页 |
4.4 系统数据库设计 | 第39-42页 |
4.4.1 数据库设计要求 | 第39-40页 |
4.4.2 数据库设计 | 第40-42页 |
4.5 系统软硬件环境 | 第42-43页 |
4.5.1 桌面端运行环境 | 第42-43页 |
4.5.2 移动端运行环境 | 第43页 |
4.6 移动端系统实现 | 第43-49页 |
4.6.1 作业流程 | 第43-44页 |
4.6.2 功能模块 | 第44-45页 |
4.6.3 系统界面 | 第45-49页 |
4.7 桌面端系统实现 | 第49-58页 |
4.7.1 作业流程 | 第49-52页 |
4.7.2 功能模块 | 第52页 |
4.7.3 系统界面 | 第52-58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5 以采伐作业设计调查为例的应用实例 | 第59-70页 |
5.1 应用区实例 | 第59-67页 |
5.1.1 应用区分析 | 第59页 |
5.1.2 系统运行效果 | 第59-67页 |
5.2 论文系统的优势 | 第67-69页 |
5.2.1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势 | 第67-68页 |
5.2.2 与同类系统对比的优势 | 第68-6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6.1 结论 | 第70-71页 |
6.2 展望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附录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