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1 引言 | 第12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4-19页 |
1.2.1 关于股票期权激励相关理论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2 关于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研究 | 第16-19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19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 本文的基本框架 | 第20-22页 |
2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理论概述 | 第22-31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2-23页 |
2.1.1 股票期权 | 第22页 |
2.1.2 股权激励 | 第22页 |
2.1.3 股票期权激励效应 | 第22-23页 |
2.2 股票期权激励的基本内容 | 第23-26页 |
2.2.1 股票期权激励的构成要素 | 第23页 |
2.2.2 股票期权激励的类型 | 第23-24页 |
2.2.3 股票期权激励的特征 | 第24-25页 |
2.2.4 股票期权激励的原理 | 第25-26页 |
2.3 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表现形式 | 第26-29页 |
2.3.1 财务效应 | 第26-28页 |
2.3.2 非财务效应 | 第28-29页 |
2.4 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| 第29-31页 |
2.4.1 委托—代理理论 | 第29页 |
2.4.2 剩余索取权理论 | 第29-30页 |
2.4.3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30-31页 |
3 青岛海尔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现状分析 | 第31-42页 |
3.1 青岛海尔公司概况 | 第31-32页 |
3.1.1 青岛海尔公司的基本情况 | 第31页 |
3.1.2 青岛海尔公司股权结构 | 第31-32页 |
3.2 青岛海尔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实施动因 | 第32-34页 |
3.2.1 避免人才严重流失 | 第32-33页 |
3.2.2 避免高管的短期行为 | 第33页 |
3.2.3 提升企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| 第33-34页 |
3.3 青岛海尔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及实施情况 | 第34-42页 |
3.3.1 首期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及实施 | 第34-36页 |
3.3.2 二期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及实施 | 第36-37页 |
3.3.3 三期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及实施 | 第37-39页 |
3.3.4 四期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及实施 | 第39-42页 |
4 青岛海尔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方案效应分析 | 第42-55页 |
4.1 青岛海尔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方案的财务效应分析 | 第42-50页 |
4.1.1 方案实施前后公司偿债能力的变化分析 | 第42-45页 |
4.1.2 方案实施前后公司运营能力的变化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1.3 方案实施前后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1.4 方案实施前后公司发展能力的变化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2 青岛海尔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方案的非财务效应分析 | 第50-55页 |
4.2.1 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变化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2.2 产品创新能力的变化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2.3 公司人员结构稳定性的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2.4 股票市场的反应分析 | 第53-55页 |
5 结论与启示 | 第55-60页 |
5.1 结论 | 第55-57页 |
5.1.1 股票期权激励在一定情况下对公司经营业绩有促进效果 | 第55页 |
5.1.2 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核心竞争力有积极的作用 | 第55-56页 |
5.1.3 股票期权激励有正向的市场反应 | 第56页 |
5.1.4 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制定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| 第56-57页 |
5.2 启示 | 第57-60页 |
5.2.1 健全股票期权激励相关的外部资本市场环境 | 第57页 |
5.2.2 完善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| 第57-58页 |
5.2.3 科学设计股票期权激励方案 | 第58-60页 |
6 结束语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