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生物论文

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建构和实践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4-16页
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6-20页
    2.1 概念的界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生态和生态课堂第16-17页
    2.2 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生态位原理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协同进化原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生态平衡原理第18页
    2.3 理论依据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人本主义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后现代主义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9-20页
第3章 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现状调查和分析第20-26页
    3.1 调查对象第20页
    3.2 问卷的编制第20-21页
    3.3 调查统计结果第21-23页
    3.4 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态现象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学习兴趣浓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师生、生生关系融洽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关注研究性学习,注重合作能力培养第23-24页
    3.5 高中生物课堂的非生态现象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教学环境的非生态化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教学目标的非生态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教学评价单一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主体地位失衡,不注重个体差异第25-26页
第4章 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索第26-46页
    4.1 生态课堂的建构途径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营造生态化的教学环境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以生态化的教学目标为指导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以生态化的学习过程为核心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开展生态化的教学评价第28-29页
    4.2 模式的操作策略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创设情境-目标导向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自主学习-合作探究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交流反馈-质疑思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建构体系、检测总结第30-31页
    4.3 教学案例第3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《植物生长素的发现》教学案例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《生态系统的结构》教学案例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》教学案例第38-42页
    4.4 教学实验对象和方法过程第42-43页
    4.5 结果与分析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成绩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第44-46页
第5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46-48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46-47页
    5.2 不足和展望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0页
附录一第50-52页
附录二第52-54页
附录三第54-55页
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5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知识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实践研究
下一篇:任务驱动法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