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一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农村法治建设概述 | 第10-19页 |
(一)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概述 | 第10-15页 |
1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概念 | 第10-12页 |
2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观点 | 第12-15页 |
(二)农村法治建设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农村法治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农村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(三)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农村法治建设的契合点 | 第17-19页 |
1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农村法治建设的主体一致 | 第17页 |
2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农村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一致 | 第17-18页 |
3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农村法治建设的内在推动力一致 | 第18-19页 |
二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农村法治建设出现的问题 | 第19-28页 |
(一)农村法治建设对农民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| 第19-20页 |
1.政府推进型法治建设模式下难以体现农民主体性 | 第19-20页 |
2.农民的首创精神未得到充分重视 | 第20页 |
(二)农村法治建设缺少农民的广泛实践 | 第20-21页 |
1.农民未能有效参与法律程序 | 第20-21页 |
2.普法宣传活动中农民参与不充分 | 第21页 |
(三)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农民的财产权益保护不到位 | 第21-24页 |
1.征地补偿和安置未充分考虑农民利益 | 第22-23页 |
2.基层政府、干部滥用权力违法征地 | 第23-24页 |
3.农民合法救济渠道不畅通 | 第24页 |
(四)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农民的民主权益受到侵害 | 第24-26页 |
1.“村官”不合法的产生机制严重破坏民主选举 | 第25页 |
2.农民难以有效参与民主管理和决策 | 第25-26页 |
3.“村官”的权力缺少有效的监督 | 第26页 |
(五)农民没有平等地享受社会司法资源 | 第26-28页 |
1.农村地区法律服务机构数量少、质量差 | 第26-27页 |
2.农村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| 第27-28页 |
三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农村法治建设问题的解决路径 | 第28-37页 |
(一)高度重视农民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历史主体地位 | 第28-29页 |
1.构建政府推进型和社会演进型相结合的法治建设模式 | 第28-29页 |
2.充分吸取农民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和方法 | 第29页 |
(二)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法治实践 | 第29-31页 |
1.提高农民法律程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| 第29-30页 |
2.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参与普法宣传 | 第30-31页 |
(三)完善农民财产权益的法律保护 | 第31-33页 |
1.健全体现农民利益的补偿和安置机制 | 第31页 |
2.完善征地立法以规范基层权力 | 第31-32页 |
3.健全法律救济途径 | 第32-33页 |
(四)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| 第33-35页 |
1.严格落实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| 第33-34页 |
2.健全村级审计制度 | 第34页 |
3.完善多方位监督机制 | 第34-35页 |
(五)保障农民对社会司法资源的利益共享 | 第35-37页 |
1.加大农村地区法律服务机构的配置 | 第35-36页 |
2.提高农村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| 第36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