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理论论文

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指导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引言第8-12页
一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概述第12-20页
    (一)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内容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群众的定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发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3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内涵第14-18页
    (二)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社会治理的指导价值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解决现实难题的思想武器第19-20页
二、当前我国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第20-28页
    (一)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家治理、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区别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共同联系第23-24页
    (二)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是解决当前治理困境的现实选择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社会治理法治化转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追求第26-28页
三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方法途径第28-36页
    (一)治理主体:明确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实现形式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执行者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社会治理第30-31页
    (二)制度保障:为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明确的法治依规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树立法治理念,积极培育公共理性,奠定法治的社会基础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营造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人文环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完善社会治理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,为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提供有力督导第33-34页
    (三)治理手段:“法治”与“德治”双管齐下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法治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善治的前提机制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德治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保障第34-36页
结语第36-37页
参考文献第37-40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0-41页
致谢第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的阶级分析方法研究
下一篇: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