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论 | 第8-12页 |
(一)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| 第8-9页 |
(二)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9-11页 |
(三)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一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概论 | 第12-18页 |
(一)“群众”和“群众观”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1.“群众”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2.“群众观”的概念 | 第13页 |
(二)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产生基础 | 第13-15页 |
1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经济基础 | 第13-14页 |
2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实践基础 | 第14页 |
3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(三)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| 第15-18页 |
1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2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特征 | 第16-18页 |
二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全民守法的关系研究 | 第18-24页 |
(一)守法问题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人为什么守法 | 第18-19页 |
2.影响守法的因素 | 第19页 |
3.不守法的后果 | 第19-20页 |
(二)全民守法概述 | 第20-22页 |
1.全民守法的提出 | 第20-21页 |
2.全民守法的内在要求 | 第21页 |
3.全民守法的意义 | 第21-22页 |
(三)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全民守法的内在联系 | 第22-24页 |
1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全民守法指明理论方向 | 第22-23页 |
2.全民守法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法治领域的实现形式 | 第23页 |
3.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全民守法互相促进 | 第23-24页 |
三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全民守法存在的问题 | 第24-30页 |
(一)全民守法现状分析 | 第24-26页 |
1.整体法治意识显著增强 | 第24页 |
2.地域差异化明显 | 第24-25页 |
3.部分群体守法自觉性不强 | 第25-26页 |
4.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大大提升 | 第26页 |
(二)全民守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1.守法认识层面 | 第26-27页 |
2.守法行为层面 | 第27页 |
3.制度保障层面 | 第27页 |
(三)全民守法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7-30页 |
1.人民群众主体性地位体现不足 | 第27-28页 |
2.“无讼”传统思想的影响 | 第28页 |
3.某些违法行为成本过低 | 第28-30页 |
四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全民守法的养成 | 第30-38页 |
(一)彰显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| 第30-32页 |
1.立法:人民群众是价值的主体 | 第30-31页 |
2.执法:“一切为了群众,一切依靠群众” | 第31页 |
3.司法: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” | 第31-32页 |
(二)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| 第32-35页 |
1.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守法 | 第32-34页 |
2.培育全民守法精神 | 第34-35页 |
3.倡导新守法文化 | 第35页 |
(三)建立健全全民守法保障制度 | 第35-38页 |
1.健全违法惩戒制度 | 第36页 |
2.建立守法奖励制度 | 第36-37页 |
3.健全全民守法监督制度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