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原子能技术论文--核反应堆工程论文--反应堆部件及其设计、制造论文--燃料元件和组件论文

束流瞬变下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燃料棒安全特性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1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的研究现状第11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加速器束流瞬变的研究现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燃料棒热工水力研究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目的第22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结构第22-24页
第二章 计算方法及程序修改第24-34页
    2.1 计算方法及理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热工水力学计算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结构力学计算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2.2 计算程序简介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RELAP5简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ANSYS简介第27-28页
    2.3 RELAP5计算模型的改进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外源驱动模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摩擦压降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流动换热模型第30-3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三章 热工水力学计算第34-50页
    3.1 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反应堆简介第34-37页
    3.2 RELAP5系统模型划分第37-39页
    3.3 稳态计算结果第39-40页
    3.4 束流瞬变对燃料棒的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失束工况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束流超功率工况第42-43页
    3.5 不同有效增殖因子下燃料棒的响应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对失束工况的影响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对束流超功率工况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四章 燃料包壳的应力与疲劳寿命分析第50-62页
    4.1 计算流程及边界条件第50-53页
    4.2 应力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失束工况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束流超功率工况第55-56页
    4.3 疲劳寿命分析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燃料包壳疲劳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百兆瓦级ADS燃料包壳的疲劳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-65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62-63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63页
    5.3 不足与展望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0页
致谢第70-72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蔗渣和桉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焦炭及其反应性研究
下一篇:新疆能源型产业转型问题研究--基于低碳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