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前言 | 第13-14页 |
1.2 影响生物质焦炭反应性因素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1.3 生物质在吸附方面的应用前景 | 第17-19页 |
1.4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4.1 论文的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1.4.2 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不同气氛对蔗渣热解半焦结构的影响及其反应性研究 | 第21-34页 |
2.1 引言 | 第2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1-23页 |
2.2.1 实验样品 | 第21-22页 |
2.2.2 实验过程 | 第22-23页 |
2.2.3 热解的实验仪器设备图 | 第23页 |
2.3 热重、拉曼、红外、XRD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3.1 热重分析 | 第23页 |
2.3.2 拉曼光谱分析仪 | 第23页 |
2.3.3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3.4 XRD检测及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5-32页 |
2.4.1 蔗渣和桉木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热解失重情况 | 第25-26页 |
2.4.2 蔗渣半焦的反应性 | 第26-27页 |
2.4.3 FTIR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4.4 扫描电镜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4.5 XRD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4.6 RAMAN分析 | 第30-3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内部沸腾法预处理甘蔗和桉木对热解生物焦反应性影响的研究 | 第34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4-35页 |
3.2.1 实验材料及试剂 | 第34-35页 |
3.2.2 生物焦炭的预处理 | 第35页 |
3.2.3 生物焦炭的制备 | 第35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4页 |
3.3.1 不同热解温度桉木和甘蔗渣产率 | 第35-36页 |
3.3.2 内部沸腾法处理前后热重、拉曼、XRD、红外曲线 | 第36-40页 |
3.3.3 不同热解温度下生物焦炭的反应性、拉曼、XRD、红外等分析 | 第40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硝酸铁催化热解桉木制生物焦炭及其反应性研究 | 第46-60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6-47页 |
4.2.1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46-47页 |
4.2.2 生物质的预处理 | 第47页 |
4.2.3 生物焦炭的制备 | 第47页 |
4.3 结果于讨论 | 第47-59页 |
4.3.1 Fe~(3+)催化前后生物焦炭产率 | 第47-48页 |
4.3.2 Fe~(3+)催化前后生物焦炭的热重、拉曼、XRD、红外曲线 | 第48-52页 |
4.3.3 不同浓度的Fe~(3+)催化生物焦炭的热重、拉曼、XRD、红外曲线 | 第52-55页 |
4.3.4 Fe~(3+)在不同温度下催化热解得到的生物焦的热重、拉曼、XRD、红外曲线 | 第55-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生物焦炭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| 第60-67页 |
5.1 引言 | 第60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60-61页 |
5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60-61页 |
5.2.2 实验方法 | 第61页 |
5.3 动力学分析 | 第61-65页 |
5.3.1 不同条件下生物焦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 | 第61-63页 |
5.3.2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| 第63-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结论 | 第67页 |
6.2 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