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10-16页 |
(一)选题依据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选题依据 | 第10页 |
2.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2.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(三)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文献研究法 | 第14-15页 |
2.教育观察法 | 第15-16页 |
一、思想政治课“抛锚式”教学概述 | 第16-21页 |
(一)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页 |
1.抛锚式教学 | 第16页 |
2.思想政治课抛锚式教学 | 第16页 |
(二)思想政治课“抛锚式”教学的主要特征 | 第16-18页 |
1.教学环境的真实性 | 第17页 |
2.教学主体的互助性 | 第17页 |
3.教学过程的差异性 | 第17-18页 |
4.教学评价的过程性 | 第18页 |
(三)思想政治课“抛锚式”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1.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8页 |
2.最近发展区理论 | 第18页 |
3.人本主义理论 | 第18-19页 |
4.情境认知理论 | 第19页 |
(四)思想政治课“抛锚式”教学的实施意义 | 第19-21页 |
1.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| 第19-20页 |
2.有利于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 | 第20页 |
3.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| 第20-21页 |
二、思想政治课“抛锚式”教学的基本操作 | 第21-28页 |
(一)思想政治课抛锚式教学的操作原则 | 第21-22页 |
1.教学设计的导向原则 | 第21页 |
2.教学过程的适度原则 | 第21页 |
3.教学实施的生成原则 | 第21-22页 |
4.教学结果的有效原则 | 第22页 |
(二)抛锚式教学的操作环节——以“价格变动的影响”为例 | 第22-28页 |
1.设“锚”:创设问题情境 | 第22页 |
2.抛“锚”:确定问题 | 第22-23页 |
3.用“锚”:自主学习 | 第23页 |
4.解“锚”:合作学习 | 第23页 |
5.省“锚”:评价反思 | 第23-28页 |
三、思想政治课“抛锚式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| 第28-34页 |
(一)思想政治课抛锚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0页 |
1.教学效果不明显 | 第28页 |
2.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| 第28-29页 |
3.课堂秩序不易掌控 | 第29页 |
4.教学形式重于内容 | 第29-30页 |
5.教学评价较为片面 | 第30页 |
(二)思想政治课“抛锚式”教学的改进策略 | 第30-34页 |
1.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能力 | 第30-31页 |
2.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,转变学生的认知误区 | 第31-32页 |
3.完善评价体系 | 第32-33页 |
4.围绕“锚”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| 第33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8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