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25页 |
(一)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0-25页 |
1、“儒道互补”现代运用的理论研究 | 第10-15页 |
2、品牌理论研究 | 第15-19页 |
3、儒道互补与品牌理论 | 第19-20页 |
4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1) 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2)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5、基本观点与研究创新 | 第22-25页 |
1)基本观点 | 第22-23页 |
2)研究创新 | 第23-25页 |
二、“儒道互补”在中国企业品牌构建中的必要性 | 第25-31页 |
(一)“儒道互补”对中国企业品牌构建的理论意义 | 第25-27页 |
1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| 第26-27页 |
2、“儒道互补”为中国品牌构建提供价值取向 | 第27页 |
(二)“儒道互补”对中国企业品牌构建的现实意义 | 第27-30页 |
1、儒道互补进行价值再传播的需要 | 第27-28页 |
2、探寻企业品牌构建的“本土文化”的需要 | 第28-29页 |
3、中国企业强势品牌构建进入哲学视野的需要 | 第29-30页 |
(三)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三、“儒道互补”在中国企业品牌构建中的可能性 | 第31-40页 |
(一)“儒道互补”的理论基础及构建 | 第31-34页 |
1、基于“自性”的“人为”与“自然” | 第31-32页 |
2、基于“性善”的“内圣”与“外王” | 第32-33页 |
3、基于“形上”与“形下”的一重化世界 | 第33-34页 |
(二)“儒道互补”内涵:“社会化”与“单独化”的互补 | 第34-35页 |
(三)“儒道互补”在中国企业品牌构建中的现代阐释 | 第35-39页 |
1、“无形与有形”和品牌核心价值 | 第35-36页 |
2、“自然与人为”和品牌传播 | 第36-37页 |
3、“内圣与外王”和品牌管理 | 第37-39页 |
(四)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四、“儒道互补”下的中国企业品牌构建 | 第40-50页 |
(一)品牌构建新标准:理性与超越 | 第40-47页 |
1、品牌的“形上之境”:精神性文化价值 | 第40-42页 |
2、“内圣外王”的品牌管理:塑造社会化的整体价值 | 第42-45页 |
3、品牌传播的“行为自然主义”:彰显单独化的生命价值 | 第45-47页 |
(二)品牌构建的终极目标:物化的价值观 | 第47-49页 |
1、促进品牌持续发展 | 第47-48页 |
2、实现品牌价值超越 | 第48-49页 |
(三)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五、同仁堂“儒道互补”践行案例分析 | 第50-58页 |
(一)“仁、德、善”的企业品牌核心价值 | 第50-54页 |
(二)“内圣外王”的企业品牌管理 | 第54-55页 |
(三)“顺性”、“因性”的企业品牌传播 | 第55-57页 |
(四)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件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