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背景和目的 | 第9-11页 |
1.2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1.3.1 关于水利工程评价体系的研究概况 | 第11页 |
1.3.2 关于研究方法的研究概况 | 第11页 |
1.3.3 关于水利工程评价软件的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1.4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2 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后评价综合评价方法理论 | 第14-24页 |
2.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理论 | 第14-20页 |
2.1.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基本理论与步骤 | 第14-15页 |
2.1.2 三级递阶结构模型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1.3 构造模糊综合评判关系矩阵的两类特殊问题 | 第17-20页 |
2.2 确定权重方法理论分析 | 第20-24页 |
3 大型泵站工程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| 第24-45页 |
3.1 大型泵站评价系统和建模步骤 | 第24-25页 |
3.1.1 评价系统 | 第24-25页 |
3.1.2 建模步骤 | 第25页 |
3.2 大型泵站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5-35页 |
3.2.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| 第25页 |
3.2.2 评价准则 | 第25-26页 |
3.2.3 大型泵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6-35页 |
3.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5-43页 |
3.3.1 子目标层指标权重计算 | 第35-37页 |
3.3.2 功能层指标权重计算 | 第37-40页 |
3.3.3 因素层指标权重计算 | 第40-43页 |
3.4 泵站评语集合确定方法 | 第43-44页 |
3.4.1 评价数据的分析处理 | 第43-44页 |
3.4.2 评语集合确定方法 | 第44页 |
3.5 泵站综合评价分类标准 | 第44-45页 |
4 计算机评估与系统开发 | 第45-51页 |
4.1 计算机评估与系统开发目标及特点 | 第45-46页 |
4.2 计算机评估系统设计 | 第46-51页 |
4.2.1 功能设计与实现策略 | 第46页 |
4.2.2 程序主要操作界面 | 第46-51页 |
5 工程实例 | 第51-75页 |
5.1 项目基本情况 | 第51-52页 |
5.2 改造前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52-53页 |
5.3 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53页 |
5.4 解放泵站更新改造后评价分析 | 第53-70页 |
5.4.1 前期工作及建设目标评价 | 第53-57页 |
5.4.2 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| 第57-62页 |
5.4.3 改革效果与效益评价 | 第62-63页 |
5.4.4 管理与改革评价 | 第63-67页 |
5.4.5 国民经济评价 | 第67页 |
5.4.6 影响评价 | 第67-69页 |
5.4.7 可持续性评价 | 第69-70页 |
5.5 解放泵站更新改造后评价综合评价 | 第70-7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6.1 结论 | 第75页 |
6.2 展望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附表 | 第79-85页 |
表1 评估指标的评级标准 | 第79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