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47页 |
1.1 引言 | 第13-14页 |
1.2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荧光检测机理 | 第14-23页 |
1.2.1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| 第14-16页 |
1.2.2 光诱导电子转移 | 第16-17页 |
1.2.3 分子内电荷转移 | 第17-19页 |
1.2.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| 第19-21页 |
1.2.5 聚集诱导发光 | 第21-22页 |
1.2.6 化学发光 | 第22-23页 |
1.3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荧光检测应用 | 第23-42页 |
1.3.1 温度检测 | 第24-26页 |
1.3.2 气体分子检测 | 第26-33页 |
1.3.3 离子检测 | 第33-39页 |
1.3.4 生物分子检测 | 第39-42页 |
1.4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检测维生素的研究进展 | 第42-45页 |
1.5 问题的提出 | 第45-46页 |
1.6 本文的工作 | 第46-47页 |
第二章 锌基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ZJU-140对维生素B6的荧光检测性能 | 第47-57页 |
2.1 引言 | 第47-48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48-49页 |
2.2.1 测试与表征 | 第48页 |
2.2.2 ZJU-140的合成 | 第48-49页 |
2.2.3 维生素B6的检测 | 第49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6页 |
2.3.1 晶体的结构与表征 | 第49-52页 |
2.3.2 ZJU-140的发光性能 | 第52-53页 |
2.3.3 ZJU-140对维生素B6的检测性能 | 第53-5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三章 基于二羧酸配体构筑的铽基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荧光检测性能 | 第57-73页 |
3.1 引言 | 第57-58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8-59页 |
3.2.1 测试与表征 | 第58页 |
3.2.2 晶体的合成 | 第58-59页 |
3.2.3 检测性能 | 第5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9-71页 |
3.3.1 晶体结构与表征 | 第59-64页 |
3.3.2 ZJU-138和ZJU-139之间的结构转变 | 第64-65页 |
3.3.3 ZJU-138和ZJU-139的发光性能 | 第65-66页 |
3.3.4 ZJU-138的检测性能 | 第66-68页 |
3.3.5 ZJU-139的检测性能 | 第68-7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四章 锌基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ZJU-137的制备及其维生素C检测性能研究 | 第73-85页 |
4.1 引言 | 第73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73-74页 |
4.2.1 测试与表征 | 第73-74页 |
4.2.2 ZJU-137的合成 | 第74页 |
4.2.3 维生素C的检测 | 第7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4-83页 |
4.3.1 晶体结构与表征 | 第74-78页 |
4.3.2 ZJU-137的发光性能 | 第78页 |
4.3.3 ZJU-137对维生素C的检测性能 | 第78-8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五章 用于维生素C检测的铈基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| 第85-109页 |
5.1 引言 | 第85-86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86-88页 |
5.2.1 测试与表征 | 第86-87页 |
5.2.2 ZJU-136系列样品的合成 | 第87页 |
5.2.3 维生素C的检测 | 第87-88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8-107页 |
5.3.1 晶体结构与表征 | 第88-91页 |
5.3.2 ZJU-136系列样品的发光性能 | 第91-92页 |
5.3.3 ZJU-136-Ce对维生素C的检测性能 | 第92-100页 |
5.3.4 ZJU-136-Ce_(1-x)Eu_x对维生素C的检测性能 | 第100-10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7-10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109-113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109-110页 |
6.2 本文主要创新点 | 第110-111页 |
6.3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11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29页 |
致谢 | 第129-13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31-13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33-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