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保险论文--中国保险业论文--各种类型保险论文

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的相关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的研究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框架第14-15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5-16页
第2章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理论第16-25页
    2.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涵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点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基础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农业保险的属性分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对农业保险的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: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博弈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交易费用理论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福利经济学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3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23-25页
第3章 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第25-38页
    3.1 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概况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从保费收入看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从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的保障程度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从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从州市农业保险发展情况看第30-31页
    3.2 云南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现状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云南2011-2012年度农业巨灾保险基本情况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云南2012-2015年度农业巨灾保险工作方案基本情况第34-36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36-38页
第4章 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8-48页
    4.1 农业保险经营问题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综合成本率过高,经营效益不稳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发展极不均衡,“首位度”过高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较窄,保险密度低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不尽合理,制度效率不太高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未建立起浮动费率和浮动保险金的机制,易致道德风险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种植业未足额投保,易引发定损理赔矛盾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商品林火灾保险缴费存在一定困难,亟待创新缴费模式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8 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责任单一,亟待开设“森林综合险”第43页
    4.2 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问题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公众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责任认知不足不清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中缺乏部门联动机制,职责不明确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保险公司查勘定损压力大,未能良好的利用农业部门在基层的人力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农业保险基层(乡镇)服务机构的缺乏导致运营成本高第45-46页
    4.3 农业巨灾保险存在的问题第46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46-48页
第5章 国内典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第48-56页
    5.1 安徽省政农业保险模式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基本情况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基本经验第49-50页
    5.2 江苏省农业保险模式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本情况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本经验第51-52页
    5.3 北京市农业保险模式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本情况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基本经验第53-54页
    5.4 三种模式对完善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启示第54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54-56页
第6章 健全完善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第56-61页
    6.1 优化市场和政府在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中的关系,推动制度可持续发展第56-57页
    6.2 建立符合省情民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,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第57页
    6.3 建立多层次的高原特色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体系第57-58页
    6.4 建立“灾前预防-损失补偿-促进灾后恢复农业生产-推动农业现代化”四位一体的云南特色新功能模式第58-59页
    6.5 建立多层次农业巨灾保障体系,促进云南农业保险向农业巨灾保险转变第59页
    6.6 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全流程、全方位、全产业链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第59页
    6.7 鼓励成立农业互助保险组织,健全保险服务体系第59-60页
    6.8 引入专业保险中介机构,提升管理效率第60-61页
结论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8页
致谢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面向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后续效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