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族文化变迁、整合研究--以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为例
| 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4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| 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6页 |
| 1.3 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6-20页 |
| 1.3.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| 1.3.2 地理学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| 1.3.3 地理学在回族研究中的进展 | 第18-20页 |
| 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| 1.5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2-24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4-30页 |
| 2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4-25页 |
| 2.2 渡河回族区的地理环境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2.3 回族族源问题 | 第26-27页 |
| 2.4 回族人口状况 | 第27-30页 |
| 第三章 物质文化的变迁和整合 | 第30-50页 |
| 3.1 饮食文化整合 | 第30-38页 |
| 3.1.1 水席产生的缘由及清真水席 | 第30页 |
| 3.1.2 清真水席文化整合的特性 | 第30-33页 |
| 3.1.3 清真水席文化整合因素分析 | 第33-38页 |
| 3.2 清真寺建筑文化的变迁 | 第38-45页 |
| 3.2.1 清真寺社会经济地位的变迁 | 第38-40页 |
| 3.2.2 清真寺建筑布局 | 第40-41页 |
| 3.2.3 清真寺建筑风格的变迁 | 第41-44页 |
| 3.2.4 清真寺楹联装饰文化的整合 | 第44-45页 |
| 3.3 回族民居文化的变迁 | 第45-50页 |
| 3.3.1 民居建筑布局的变迁 | 第45-47页 |
| 3.3.2 民居装饰文化的整合 | 第47-50页 |
| 第四章 精神文化的变迁和整合 | 第50-57页 |
| 4.1 语言文化的变迁 | 第50-52页 |
| 4.2 地名文化景观的特点 | 第52-54页 |
| 4.3 书画艺术的整合变迁 | 第54-57页 |
| 4.3.1 书法艺术的文化整合 | 第54-55页 |
| 4.3.2 绘画艺术内容的变迁 | 第55-57页 |
| 第五章 文化变迁、整合机制 | 第57-66页 |
| 5.1 地理环境的决定性作用 | 第57页 |
| 5.2 遵循宗教性原则 | 第57-59页 |
| 5.3 社会经济和民族交流的推动 | 第59-62页 |
| 5.4 教育方式的改变 | 第62-64页 |
| 5.5 政策及制度的有效保障 | 第64-6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70页 |
| 6.1 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 | 第66-69页 |
| 6.2 展望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4页 |
| 调查问卷 | 第74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