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课题来源、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可靠性工程及其发展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3 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3.1 液压系统故障树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2 液压系统基于FTA的故障诊断 | 第15页 |
1.3.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可靠性分析 | 第15-17页 |
1.4 本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某重型数控机床液压系统简介 | 第18-33页 |
2.1 液压系统基本结构及原理介绍 | 第18-25页 |
2.1.1 液压站原理 | 第18-19页 |
2.1.2 液压系统静压回路原理 | 第19-21页 |
2.1.3 液压系统夹紧润滑回路原理 | 第21-23页 |
2.1.4 液压系统精度补偿回路原理 | 第23-25页 |
2.1.5 液压系统润滑回路原理 | 第25页 |
2.2 液压系统故障分析 | 第25-32页 |
2.2.1 液压系统故障统计 | 第25-27页 |
2.2.2 液压系统元器件、系统常见故障模式及原因分析 | 第27-30页 |
2.2.3 液压系统可靠性框图 | 第30-3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精度补偿回路T-S模糊故障树分析 | 第33-56页 |
3.1 事件描述 | 第34-35页 |
3.1.1 部件故障状态的描述 | 第34-35页 |
3.1.2 模糊数的归一化 | 第35页 |
3.2 T-S门算法 | 第35-37页 |
3.3 T-S模糊故障树算例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4 T-S模糊重要度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4.1 T-S结构重要度 | 第40页 |
3.4.2 T-S概率重要度 | 第40-41页 |
3.4.3 T-S关键重要度 | 第41页 |
3.5 重要度对比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5.1 基于传统逻辑门的二态重要度 | 第41-42页 |
3.5.1.1 二态系统部件的结构重要度 | 第41-42页 |
3.5.1.2 二态系统部件的概率重要度 | 第42页 |
3.5.1.3 二态系统部件的关键重要度 | 第42页 |
3.5.2 基于传统逻辑门的多态重要度 | 第42-44页 |
3.5.2.1 多态单调关联系统中部件的结构重要度 | 第42-43页 |
3.5.2.2 多态单调关联系统中部件的概率重要度 | 第43页 |
3.5.2.3 多态单调关联系统中部件的关键重要度 | 第43-44页 |
3.5.3 重要度算例对比与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5.3.1 二态结构重要度与T-S结构重要度对比 | 第44页 |
3.5.3.2 多态结构重要度与T-S结构重要度对比 | 第44-46页 |
3.6 基于T-S模糊故障树分析法的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 | 第46-55页 |
3.6.1 故障树建造 | 第46-47页 |
3.6.2 构建T-S模糊门规则表 | 第47-50页 |
3.6.3 T-S故障树计算 | 第50-52页 |
3.6.4 某重型数控机床液压系统T-S重要度计算 | 第52-55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精度补偿回路故障搜索策略研究 | 第56-63页 |
4.1 故障搜索策略算法求解 | 第56-59页 |
4.1.1 问题表述 | 第56页 |
4.1.2 搜索决策矩阵的建立与规范化 | 第56-57页 |
4.1.3 加权规范化矩阵 | 第57-58页 |
4.1.4 确定理想的最佳方案和最差方案 | 第58-59页 |
4.2 精度补偿回路故障搜索策略 | 第59-62页 |
4.2.1 确定各部件属性的具体值 | 第59-60页 |
4.2.2 确定搜索矩阵并进行处理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3 搜索方案的确定 | 第6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精度补偿回路贝叶斯网络分析 | 第63-79页 |
5.1 贝叶斯网络概述 | 第63-65页 |
5.1.1 贝叶斯网络简介 | 第63-64页 |
5.1.2 贝叶斯网络推理方法介绍 | 第64-65页 |
5.2 贝叶斯网络的建造 | 第65-69页 |
5.2.1 基于传统逻辑门的BN的建造 | 第65-66页 |
5.2.2 基于T-S门的BN的建造 | 第66-69页 |
5.2.2.1 二态故障树逻辑门的T-S门规则 | 第66-67页 |
5.2.2.2 多态故障树逻辑门的T-S门规则 | 第67-69页 |
5.3 基于BN的二态系统可靠性分析 | 第69-71页 |
5.3.1 基于T-S模糊故障树的二态系统模型 | 第69页 |
5.3.2 基于BN的二态系统模型 | 第69-71页 |
5.4 基于BN的多态系统可靠性分析 | 第71-74页 |
5.4.1 基于T-S模糊故障树的多态系统模型 | 第71-72页 |
5.4.2 基于BN的多态系统模型 | 第72-74页 |
5.5 T-S模糊故障树重要度分析和BN的算例比较 | 第74-75页 |
5.6 精度补偿回路BN评估方法 | 第75-78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6.1 总结 | 第79-80页 |
6.2 展望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87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