盾构穿越施工对既有涵洞影响及其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1页 |
1.2.1 盾构施工对周围土层的影响 | 第16页 |
1.2.2 经验预测 | 第16-18页 |
1.2.3 理论方法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2.4 数值模拟法 | 第19-21页 |
1.3 盾构穿越施工问题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4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盾构施工对地层的影响机理及工程背景 | 第25-33页 |
2.1 盾构掘进方法介绍 | 第25-27页 |
2.1.1 盾构法施工原理 | 第25页 |
2.1.2 盾构法施工过程 | 第25-27页 |
2.2 盾构施工引起土体沉降原因及规律 | 第27-28页 |
2.2.1 盾构法开挖引起土体沉降的原因 | 第27-28页 |
2.2.2 盾构施工引起土体沉降的规律 | 第28页 |
2.3 桩基础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4 盾构施工对桩基沉降的机理分析 | 第29-3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盾构隧道掘进有限元数值方法 | 第33-42页 |
3.1 计算软件 | 第33-34页 |
3.2 盾构三维模型创建的理论依据 | 第34-41页 |
3.2.1 土体本构模型 | 第34-36页 |
3.2.2 盾构单元材料属性以及网格划分 | 第36-38页 |
3.2.3 初始应力场的实现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2.4 单元的激活和钝化 | 第39页 |
3.2.5 位移清零 | 第39页 |
3.2.6 同步注浆 | 第39-40页 |
3.2.7 盾构总推力 | 第40页 |
3.2.8 盾构隧道开挖过程模拟 | 第40-4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未加固时盾构施工对桥梁桩基础的影响 | 第42-61页 |
4.1 工程概况 | 第42-43页 |
4.2 工程地质概况 | 第43页 |
4.3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7页 |
4.3.1 计算参数 | 第43-44页 |
4.3.2 计算模型 | 第44-47页 |
4.4 下穿段沉降位移及控制措施 | 第47-49页 |
4.4.1 路面地表沉降控制标准 | 第47-48页 |
4.4.2 施工过程的模拟和实现 | 第48-49页 |
4.5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9-60页 |
4.5.1 初始应力场 | 第49-50页 |
4.5.2 土体竖向位移分析 | 第50-53页 |
4.5.3 涵洞和桩基础的竖向位移分析 | 第53-58页 |
4.5.4 土体的水平位移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5.5 涵洞墩台的竖向位移 | 第59-6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施加加固措施时盾构施工的有限元分析 | 第61-88页 |
5.1 洞内斜向MJS+旋喷桩的加固方案 | 第61-74页 |
5.1.1 MJS工法 | 第61-62页 |
5.1.2 旋喷桩工艺 | 第62页 |
5.1.3 加固方案概况及其数值模拟 | 第62-64页 |
5.1.4 加固后的土体位移分析 | 第64-67页 |
5.1.5 加固后的桩基础位移及其弯矩分析 | 第67-70页 |
5.1.6 加固后的涵洞、隧道管片和路面位移分析 | 第70-74页 |
5.1.7 加固后涵洞墩台的竖向位移 | 第74页 |
5.2 洞外竖井水平MJS加固方案 | 第74-87页 |
5.2.1 加固方案概况及其数值模拟 | 第74-76页 |
5.2.2 加固后的土体位移情况 | 第76-80页 |
5.2.3 加固后的桩基础竖向位移及其弯矩分析 | 第80-83页 |
5.2.4 加固后的涵洞、隧道管片和路面位移分析 | 第83-86页 |
5.2.5 加固后涵洞墩台的竖向位移 | 第86-8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8-91页 |
结论 | 第88-89页 |
展望 | 第89-9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