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武岩纤维筋拉杆的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拉杆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玄武岩纤维筋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水泥路面拉杆设置研究 | 第19-28页 |
2.1 拉杆布设方案 | 第19-21页 |
2.2 拉杆设计方法 | 第21-25页 |
2.2.1 路基拖动理论设计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2.2 力学经验设计方法 | 第22-25页 |
2.3 拉杆的传荷效应 | 第25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| 第28-44页 |
3.1 数值分析方法简介 | 第28-29页 |
3.2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9-42页 |
3.2.1 模型说明 | 第29-30页 |
3.2.2 静荷载的简化 | 第30-31页 |
3.2.3 动荷载的简化 | 第31-33页 |
3.2.4 温度场的确定 | 第33-38页 |
3.2.5 结构层材料参数的确定 | 第38-4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玄武岩纤维筋拉杆适用性研究 | 第44-61页 |
4.1 最不利荷载位置的研究 | 第44-48页 |
4.1.1 最不利荷载位置的选择 | 第44-46页 |
4.1.2 最不利荷载位置模型的介绍 | 第46-48页 |
4.2 静荷载路面响应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3 子模型技术的运用 | 第50-54页 |
4.3.1 子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2页 |
4.3.2 拉杆与混凝土面板间的接触压力分布 | 第52-54页 |
4.4 动荷载效应分析 | 第54-60页 |
4.4.1 阻尼的选取 | 第54-55页 |
4.4.2 路面的动态响应 | 第55-58页 |
4.4.3 动静荷载下的对比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拉杆布设方案研究 | 第61-85页 |
5.1 拉杆直径的确定 | 第61-70页 |
5.1.1 车辆荷载响应分析 | 第61-65页 |
5.1.2 温度荷载响应分析 | 第65-70页 |
5.2 拉杆长度的确定 | 第70-76页 |
5.2.1 车辆荷载响应分析 | 第70-75页 |
5.2.2 温度荷载响应分析 | 第75-76页 |
5.3 拉杆间距的确定 | 第76-84页 |
5.3.1 车辆荷载响应分析 | 第77-82页 |
5.3.2 温度荷载响应分析 | 第82-8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6章 玄武岩纤维筋拉杆的工程应用 | 第85-88页 |
6.1 试验路说明 | 第85-86页 |
6.2 方案的应用 | 第86-88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8-90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88-89页 |
7.2 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