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地基基础论文--桩基及深基础论文--桩基论文

改进型PHC管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3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桩基的震害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桩在非液化地基中的震害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桩在液化地基中的震害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桩基水平受力性能研究现状第14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对桩基水平受力性能的研究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对桩基水平受力性能的研究第20-30页
    1.4 管桩抗震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0-31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1.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-35页
第二章 管桩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概况第35-45页
    2.1 试验概述第35页
    2.2 试件设计第35-37页
    2.3 试件的制作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管桩钢筋笼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桩身预留孔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混凝土搅拌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填芯混凝土的浇筑第38-39页
    2.4 材料力学性能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钢筋力学性能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钢纤维力学性能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混凝土力学性能第39-40页
    2.5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试验加载装置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试验加载制度第41-42页
    2.6 试验观测和数据采集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测点布置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数据采集和记录第43-45页
第三章 PHC管桩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第45-61页
    3.1 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件破坏过程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破坏特征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3.2 低周往复性能分析第4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滞回曲线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骨架曲线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刚度退化曲线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耗能能力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累积损伤评价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承载力及位移延性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59-61页
第四章 SFPHC管桩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第61-75页
    4.1 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件破坏过程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破坏特征分析第65页
    4.2 低周往复性能分析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滞回曲线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骨架曲线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刚度退化曲线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耗能能力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累积损伤评价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承载力及位移延性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72-75页
第五章 PRC管桩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第75-89页
    5.1 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第75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试件破坏过程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破坏特征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5.2 低周往复性能分析第80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滞回曲线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骨架曲线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刚度退化曲线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耗能能力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累积损伤评价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承载力及位移延性分析第85-87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87-89页
第六章 填芯管桩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第89-101页
    6.1 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试件破坏过程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破坏特征分析第91-92页
    6.2 低周往复性能分析第92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滞回曲线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骨架曲线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刚度退化曲线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耗能能力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累积损伤评价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承载力及位移延性分析第98-99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99-101页
第七章 管桩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第101-119页
    7.1 概述第101页
    7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01-10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单元类型的选取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预应力的施加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网格划分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5 加载制度及求解器第107-108页
    7.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试验和分析的滞回曲线对比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试验和分析的极限荷载对比第109-111页
    7.4 影响PRC管桩低周往复性能的因素分析第111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影响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影响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体积配箍率的影响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7.4.4 预压应力的影响第116-118页
    7.5 本章小结第118-119页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9-123页
    8.1 结论第119-121页
    8.2 展望第121-123页
参考文献第123-137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7-138页
致谢第138-140页

论文共1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铁催化剂直接催化芳香化合物羟基化的研究
下一篇:算子有界性、紧性以及简单动力学性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