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--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

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

作者简介第6-7页
摘要第7-10页
ABSTRACT第10-15页
第一章 引言第20-39页
    §1.1 研究的背景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“两化”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新型城镇化释放区域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区域创新系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可靠保证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联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整体不足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6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全新视角第28页
    §1.2 研究的意义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29页
    §1.3 文献综述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及测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区域创新系统能力提升的相关政策第35-36页
    §1.4 研究的思路、方法和创新点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思路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的方法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的创新点第38-39页
第二章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第39-51页
    §2.1 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构成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创新型企业与区域创新系统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产业集群、科技园区与区域创新系统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创业孵化体系与区域创新系统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高校、研发机构与区域创新系统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中介服务机构与区域创新系统第44-45页
    §2.2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原始创新运行机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集成创新运行机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运行机制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第47-48页
    §2.3 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的作用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通过财政支持提供区域创新所需资金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规划发展创新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改革支持和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推动区域创新的最佳政府行为模式第49页
    §2.4 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文化的作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创新文化的需求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区域文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促进作用第50页
    §2.5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三章 基于DEA分析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第51-63页
    §3.1 两阶段的DEA与网络DEA分析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§3.2 模型建立第52-53页
    §3.3 实证分析第53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相关指标说明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相关数据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评价实施第58-62页
    §3.4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四章 区域创新系统能力动态变迁的测度与评价: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第63-83页
    §4.1 模型建立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分析思路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证分析模型第64-65页
    §4.2 数据说明第65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产出指标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投入指标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创新效率指标第69-77页
    §4.3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结果评析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模型估计结果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创新效率比较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创新模式比较第80-81页
    §4.4 本章小结第81-83页
第五章 基于DEA-Tobit的区域创新系统能力提升路径第83-91页
    §5.1 区域创新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构建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投入产出变量体系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调节变量体系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第84-85页
    §5.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投入结构参数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产出结构参数第86-87页
    §5.3 湖北省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演化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湖北省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测算及演化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湖北省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第88页
    §5.4 调节变量对湖北省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第88-89页
    §5.5 本章小结第89-91页
第六章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提升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第91-105页
    §6.1 政府作用与区域创新系统能力提升第91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芬兰:政府主导、运行高效、无处不在的区域创新系统第91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日本:研发驱动、政策主导的区域创新系统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印度:园区引领、政策主导的区域创新系统第95-96页
    §6.2 企业创新行为与区域创新系统能力提升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杜邦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技术创新联盟与交互式学习第97-98页
    §6.3 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英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第100页
    §6.4 科技园区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第100-101页
    §6.5 高等学校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美国高校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英国高校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第101-102页
    §6.6 经验与借鉴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发挥政府在创新环境整理和优化方面的积极作用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发挥企业在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6.3 发挥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中的积极作用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6.4 发挥科技园区在研发平台、转化平台和企业孵化中的积极作用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6.5 发挥高等学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第103页
    §6.7 本章小结第103-105页
第七章 对策建议第105-113页
    §7.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培育创新型企业家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壮大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第106页
    §7.2 加速放大区域创新网络效应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区域创新系统网络构建的模式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区域创新网络构建选择的参考因素第107-108页
    §7.3 健全科技园区创新支持体系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科技园区的创新支持体系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健全创新支持体系的关键环节第109页
    §7.4 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第109-11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合理确定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的行为边界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科技资源配置工作机制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不同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政府行为第111-113页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-116页
    §8.1 主要结论第114-115页
    §8.2 研究展望第115-116页
致谢第116-117页
参考文献第117-127页

论文共1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TiO2催化分解汽车尾气沥青路面材料研究
下一篇:我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研究